端午節、屈原與《離騷》(9):香包驅毒、剪五毒與鍾馗捉鬼



【正見網2024年06月29日】

第二十九集、香包驅毒、剪五毒與鍾馗捉鬼

古人認為瘟疫是邪氣所致,他沒有什麼手足口那種現代的說法,認為人正氣足,邪的東西就到不了人身上,因為人本身有可能沾染邪氣,而戴上香包就是非常好的一個辦法,既起了裝飾的作用,又能夠很好的衛護人。因為香包本身它就有香味,因為身上戴著,老呼吸這種香味,它就可以起到驅毒、祛蟲的作用。

這個香包,還可以做得非常好看,裡面還可以加上各種各樣的中草藥,直接可以買乾的艾草,藥店都有,咱們可以買艾草做點香包。過去在南方的時候,說小孩自己包個紙包,拿個紙疊個包,南方的路上有香草,就隨便在路上采一些,裝到紙包裡,自己裝兜裡,那就是香包,就是最簡單的香包了,就可以驅毒、祛邪氣,對人本身呼吸道有好處,其實對人身體正氣的維護都有好處的。所以香包是挺好的,有香氣,都是針對毒氣來說的。我們大家也是一樣,戴個香包也有好處。咱們提倡給孩子送個香包,其實也不需要多少錢,小孩戴著身體非常好。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貼五毒,或者剪五毒,就是剪窗花,剪五毒,蛇、蜈蚣、蠍子、蟾蜍、壁虎什麼的,剪五毒,拿剪子給五毒剪掉,所以叫剪五毒。還有用五根針扎在畫上,這樣叫刺五毒。

因為那個五月邪氣重,就需要有驅邪鎮鬼,懸鐘馗像就是一個方法。唐玄宗的時候,唐明皇有一天患瘧疾了,看見兩個小鬼,一個大一個小,小鬼穿著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的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在那兒蹦著玩。按說這時候皇帝比較虛弱,因為得瘧疾了。這樣就來了一個大鬼,穿著藍袍,戴著帽子,捉著小鬼,一口就給吞下去了。唐明皇就問他,你是干什麼的?這個人就說是鍾馗,因為長的丑,他武舉不第,其實本來可以考上,因為長的太醜,所以就沒中,這樣死了以後就管捉鬼,他說我願意為陛下除妖。

因為鬼搗亂,才有瘧疾病,鍾馗除了小鬼,唐明皇病就好了。這樣唐明皇就讓著名的畫聖吳道子,畫了鍾馗的像掛起來,起到鎮邪驅鬼的作用。所以過去端午節的風俗有懸鐘馗像。還有叫走鍾馗的,就是到街上有人扮成鍾馗,在大街上拿著劍那樣走。鍾馗是一個很有正氣的人物,這裡體現的鐘馗跟屈原表面反著,鍾馗長得難看,但是充滿陽剛正氣,正氣凜然。而屈原既有陽剛之氣,又至善至美,穿的衣服也美,每一個佩飾都做的那麼完美。兩人外貌不同,內美相同,他倆同樣都是聖賢。

下面是一首《鍾馗願》,希望大家都內心清淨淡泊,重德行善,這樣即使爛鬼再多,鍾馗都能處理消滅。

鍾馗願

貌丑神剛正,力誅狐妖淨。

不怕爛鬼多,只願人清醒。

第三十集、喝雄黃酒、踏百草和鬥百草

端午節有喝雄黃酒的習俗,剛才說那個老先生把雄黃酒倒在汨羅江裡面,藥暈了那個惡蛟龍,所以端午節就有喝雄黃酒這個習俗。關於雄黃酒,大家知道最著名的就是《白蛇傳》了,白蛇喝了雄黃酒就顯了原形,就是說蛇蠍這類東西怕雄黃酒。過去大人喝雄黃酒,小孩不能喝酒,可以用雄黃酒在額頭上點上一點,過去是用雄黃酒給孩子七竅都抹上雄黃酒。後來省事了,在額頭上面寫一個王字,也是驅毒、驅邪的,所以雄黃酒也是一個端午節的特色節日用品。

端午節也可以說是一個衛生節,過去古人在南方要採藥,這一天采完藥回家以後把它泡成湯,來洗浴、沐浴,這也是祛毒,所以都跟去毒有關,跟衛生有關,所以一個風俗是採藥。再一個就是浴蘭湯,浴蘭節,就采那種蘭花泡水來洗,都是為了身體的健康。雄黃酒,硃砂酒,還有南方採茶做涼茶,都是端午的習俗。

還有很多辟邪的習俗,可以給小孩系五彩線,系在脖子上、手腕上、腳腕上。還有一個叫踏百草,踏百草什麼意思呢?大家都知道「神農嘗百草」,所以那天南方肯定是光著腳上草地裡面去走,不是剛才說有瘟氣嗎?那種濁氣,那種毒氣,草不是祛火嗎,就把毒拔出來了,這一天早晨起來就出去,相當於郊遊了,踩草,踩了回家以後再一洗腳,這毒氣都拔出去了,叫踏百草。

還有鬥百草的遊戲,我們小時候玩過什麼拉老根,就是楊樹葉的根,拉老根,其實鬥草和這個類似。鬥草還分文鬥和武鬥,可不是文革時的文鬥、武鬥,就是誰的草最韌、最硬,大家比,這叫武鬥,男孩子喜歡武鬥。再一種叫文鬥,大家看《紅樓夢》裡面有文鬥,一人采一大堆草坐著,你拿一個草說出名字,他拿一個草對,就像做對聯,比如他說一個「夫妻蕙」,那你就對一個「並蒂菱」,香菱就拿了一個「夫妻蕙」,就是這一花長兩個花頭,大家就笑話她。

就是這樣比,你比一個,我比一個,你拿出一個草來,他拿出一個草來。咱們不用非得手裡拿著草,就用嘴說,雞冠子花對狗尾巴草,這就叫文鬥,他說觀音柳,他就對羅漢松,這是鬥樹了。各種花草,文鬥就是拿那個像對聯一樣,互相能對上,誰對得多當然就贏了。

今天我們還可以更簡化,讓孩子們說幾種草,說幾種花都行,有的小孩就能說出幾種花來,百合、芍藥,牡丹花、荷花,看誰說得多誰就贏。看誰知道的花或者草多。

幸福端午

爺爺采菖蒲,奶奶剪五毒。姥姥系彩線,姥爺點額虎。

爸爸懸鐘馗,媽媽粽子煮。姐姐荷包美,哥哥龍舟渡。

弟弟喜立蛋,妹妹百草數。老師講屈原,學生誦詩賦。

有心大法敬,無災神佛護。艾草散清香,天下樂端午。

 

第三十一集、生命境界生長最快的端午月

端午節我們主要講了屈原,講了一些風俗,其實咱們主要還是從核心精神說了一些屈原和《離騷》,這樣我們才能更理解端午節為什麼能流傳到今天,他對人心的安定,對人心境界的提升,對社會穩定都有好處,所以人們才那麼尊重屈原,一代一代地紀念他,就是「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夠像這些聖賢一樣,把這種美好留給世界。端午節它與清明節有一個區別,清明節體現的,有一個先後,就是先感恩先祖,然後大家歡樂。那麼端午節體現的,它更多的是一個毒、惡,就是在那麼一個濁的世道裡,一個惡的世道裡,其實這種成長,就我們都知道肉體的增長,這些蛇、蠍,這些蚊蟲是肉體的增長和數量的增多。而我們人內心境界的昇華,心胸有多大,我們學一學屈原,我們不是內心長得更大嗎?長得更快嗎?在這樣毒的世界裡,不是像荷花一樣嗎?環境越不好,它越毒,那個人境界不是昇華得越快嗎?

所以我們從這個端午節裡面提取這樣一個含義,實際上五月是一個毒月、惡月,五月五日是最毒的一個日子,但超越這個惡、毒,人的高潔、純正、堅貞、堅定、堅持,追求真理的精神,這時更顯出它的珍貴。在人生大道上,人的精神境界昇華上不要怕毒,那些表面物質的毒只能促使你的精神、你的美德增長的更快。

端午節是夏天的節,是一個成長的節,那麼我們希望大家心靈更淨化,道德更提升,生命境界生長最快的這麼一個月,生長最快的這麼一段時間,這就是我們要說的端午節、端陽節。我們的陽氣,我們的正氣開始更快地增長。

這個端午節也與夏至節聯繫起來,夏至大家知道,夏至是陽氣最盛的時候,我們也希望大家內心的這種陽剛正氣,這種博大的胸懷,這種善意更快地增長,端午節作為一個起點,或者清明節我們已經播種了那些美好,那麼我們讓這些美好在這個時候,在夏天的時候成長的更快,增長的更快,當然就要驅邪、驅毒,把那些不好的東西清除出去,這樣我們的人生更美好,我們的社會也就更美好,這應該是我們今天講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贊

風騷獨領贊屈原,同輝日月兩千年。

芳潔正氣啟新俊,鳳舞龍飛香滿天。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