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24年11月22日】
很多的同修都是有文學功底的,但真正要想寫出好文章、畫出好的繪畫作品、創作出好的音樂,還真要有一些智慧的。大法弟子的靈感其實是來自大法的智慧的,但在方法上,還是要學習古人的。
古語云:「話須通俗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是說語言要通俗易懂才會被傳頌,想感動人就要結合實際、與民族風情有聯繫。這句話不僅僅可以應用於寫作,繪畫和音樂其實也是相通的。好的作品要來源於生活的。
唐朝最著名的詩人李白、白居易等,他們流傳甚廣的詩篇往往都是那些膾炙人口的,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和「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以及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和「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這些詩句今天讀起來也是連翻譯都不需要的,因為它們是接近於生活語言的。
而像「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這樣的詩句又與文化民風有關。這樣的詩句才是好的詩句。
宋朝詩人李清照的詞之所以好,其實也是有原因的。「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種來自生活的文章才是好文章。李清照的文章好至少有兩個原因,其一是不造作、不故作呻吟,其二是來自生活,與日常息息相關。
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都是世人心中所想而無法表達的一種心聲。
《清明上河圖》是宋代畫家張擇端的一幅手卷。被稱為十大傳世名畫,就是因為他的內容來源於生活、表現的是百姓的日常。
師尊在經文《亞太地區學員會議講法》中告訴我們「比如說,寫唐詩,唐詩是什麼樣,宋詞是什麼樣,元曲是什麼樣,首先得了解這些東西,然後你再試著寫。作為大法弟子來講,也許你真的想要這樣做就能做好,一定會比別人起步快、成熟快,這也是肯定的。」
大法弟子要通過藝術的方式證實法,也要參考古人的藝術形式再加上大法弟子的智慧,就可以創造出最好的作品。因為大法弟子是有大法賦予的智慧存在的。這是古人和現代常人都不具備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