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山中示諸生》:有聲方得心中靜

纖纖


【正見網2025年10月03日】

修煉之人常常以「一念代萬念」。聲音,便是一種極佳的媒介——善用清音,可以屏蔽紛擾。明代思想家王陽明的《山中示諸生》正是一首借聲入靜的佳作。

溪邊坐流水,水流心共閒。
不知山月上,松影落衣斑。

「溪邊坐流水,水流心共閒。」修道之人多愛山水,往往擇溪流之處而靜坐修行。王陽明亦是如此。詩人盤坐溪邊,耳畔潺潺水聲不絕,心神隨之漸入寂靜。雜念消散,胸中只余清明與自在,如流水般自然、無礙。

這種體驗,今人亦不陌生。有人以古典音樂淨心養性,借旋律的優美驅散浮躁;有人以自然之聲安撫心靈,皆與古人聽水入靜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知山月上,松影落衣斑。」心靜則忘時。待月華悄然升上山頭,光影透過松枝斑駁灑落衣襟,詩人方覺良宵已深。月影的流轉,亦是大自然微妙的「動」。

流水潺潺、月華漸升、松影搖曳——一動一靜,皆是天地的節奏。若說心境與自然合拍,便是頻率相契。古人謂之「天人合一」,今人則稱「共振」。許多現代醫療儀器,亦是基於此理。

王陽明雖身居廟堂,卻自視方外。名利恩怨早已淡泊,唯余澄澈心境。其詩中所流露的寧靜與清淨,非世俗喧囂之人所能輕易體會。大自然的聲息,於他而言,正如天籟入懷,令心神更顯澄明。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詩詞曲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