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故事:唐代著名道士司馬承禎

宇文龍 整理


【正見網2005年04月24日】

司馬承禎,唐代著名道士, 字子微,博學能文。他攻篆書,自成一體,叫作「金剪刀書」。他隱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號「白雲子」。他有服用丹藥的道術。他與 陳 子 昂 、 李 白等十人交往甚密, 時人稱為 「 仙宗十友 」 。 武則天曾多次召他進京,他都沒有答應。唐睿宗崇尚道教,對他異常尊敬,他才應召赴京。

睿宗向他問起陰陽術數之事。他回答說:「老子的《道德經》上說:『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心中所想,眼裡所見,想減一點都做不到,何必再去鑽研異端而去增加心智上的憂慮呢?」睿宗說:「修身無為,可以做到清高;理國無為,那麼會是怎麼樣呢?」他回答說:「國家就如同自身。老子說:『游心於淡,合氣於漠,順物自然,乃無私焉,而天下理。(淡泊無為,順應自然,消除私慾,那麼天下也就治理了。)』《易經》上說:『『聖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聖人應當按照天地的規律去修養自己的道德)。』因此知道天不言語而守信,順應自然就能成功。無為的要旨就是治理國家的關鍵。」睿宗極其讚賞他的見解,想留他於宮中,他堅辭不受。不久他告辭歸山。皇上賜給他寶琴和花帔。很多公卿也賦詩相送。有一個叫徐彥伯的常侍,選擇了其中三十首最好的結成詩集,並作序言,命名為《白雲記》。早年隱居在終南山,後來入朝,身居要職的盧藏用,見司馬承禎要回天台山,就用手指著終南山對司馬承禎說:「這終南山裡就有不少佳處,何必非回天台山不可呢?」司馬承禎緩緩地說:「依我所見,終南山是仕途的捷徑而已。」聽完此言,盧藏用面帶愧色。

後來,唐玄宗得天下,他也極其愛好道術,多次徵召司馬承禎到京城,並把他留在內殿。玄宗十分尊敬他,向他請教延壽度世的事。司馬承禎講得很隱晦,沒有直說。唐玄宗也就秘而不說,所以世人無法得知他們談話的內容。從此,在唐玄宗治國四十多年間,雖然有安祿山侵犯潼關,皇帝去蜀地避難,到做太上皇,回來之後又過了七年才死去。他的死是由於天數,但是難道不是道力之助才延長的嗎?當初,唐玄宗登封太岳回來,問司馬承禎:「是什麼神主宰五嶽的?」司馬承禎說:「岳是山中最大的,能生出雲雨,能潛藏各路神仙,國中有聲望的人管理它。儘管有山林之神,但是也有仙官主管。」玄宗於是下詔在五嶽的山頂上修建仙官廟。仙官廟就是從司馬承禎開始才有的。

蜀地的女真人謝自然乘船過海,要到蓬萊去求師。船被風颳到一座山前,見到一位道人。他指點她說:「天台山的司馬承禎,名在丹台,身居赤城,他是真正的良師。」蓬萊離弱水三十萬裡,不是坐船可去的,不是飛仙是無法到那兒的。謝自然就回去拜司馬承禎為師。後來她得道成仙,白日飛升而去。

司馬承禎久居深山,勤苦修行,活到一百多歲。他的面色似童子般紅潤,步履似年輕人般輕捷,像三十歲的人。他有弟子七十餘人。一天早晨,他告訴弟子們說:「我自從居住玉霄峰,向東望蓬萊,常有真靈降駕。現在我受東海青童君、東華君的召請,必須離開人間。」不一會兒他就氣絕了,像蟬蛻那樣解化了,弟子們只好埋葬了他的衣冠。

(出《大唐新語》)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