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漫步:米可以解餓,又可以治病!

胡乃文


【正見網2005年04月09日】

中國的先民們,在認識自然與應用自然上,掌握得非常好,幾乎什麼東西都能食用,也幾乎什麼東西都可以用來當作治病的藥物。例如平常食用的各種穀類食物,也都可以做為藥材。連吃飯和吃粥也可用以治病。

閱讀早期的藥物學著作,更能改變我們的思想,也許從中可以幫我們回復自然,而不要一味地破壞自然,讓人們與自然契合,可以活得更自在。

中國的南方,人們比較多吃米飯,而北方的人們比較多吃麵食。

米屬於八谷之類,「八谷」就是「黍、稷、稻、梁、禾、麻、菽、麥」。

稻米是八谷中的一種,叫做「粳米」的。粳米是所有稻子的總稱。粳米可以入藥,它是非常好的一種保護、滋養脾胃的藥物。

粳米做粥、做飯都可以當作藥物,甚至於還可以組合在藥方裡頭做為一個藥方中的成份。

粳米在《本草備要》裡面有記載,米有粳米、秈米、粟米。「粳米」就是所有的稻子總稱;「秈米」就是普通的米;「粟米」就是小米之類的。

《本草備要》的作者汪昂說,「今人終日食粥,不知其妙。迨病中食之,覺與臟腑相宜。然迥非他物之所能及也」。意思是,現在的人每天都在吃稀飯,但是不知道它的妙處。可當他生病的時候,吃了粥,才覺得它跟臟腑之間,好像完全的相匹配,非常契合了,其它的任何東西卻都沒有粥這麼好。由此可見米當作藥來吃的話,對生病的人來說還是非常好的。

任何一種米穀都可以煮成飯,在李時珍先生所寫的《本草綱目》裡選取了《本草拾遺》的一段,說「飯食,諸谷皆可為之」,也就是說八谷都可以煮做飯用,可是又各隨米本身的藥性,還都有一些不同的。

《本草備要》記載:粳米甘涼,具足天地中和之氣,可以調和胃氣。粳米的顏色是白的,白就能夠入肺,有除煩清熱的效用。並且把粳米煮成汁喝的話,能止渴。用米止渴的特性,比現在的飲料,例如可樂、汽水的止渴效用好得多。

古時候有許多的處方使用米做為解渴良藥的。例如張仲景處方的「白虎湯」、「桃花湯」、「竹葉石膏湯」,都用它來清熱除煩。全都是用米的甘涼之性,而達到了除煩止渴效果,是非常了不起的做法。張仲景還有一個處方叫做「麥門冬湯」,「麥門冬湯」是用以「止逆下氣」,咳嗽類的氣往上逆病,非常的難受,這個湯方就可把逆氣往下拉。在「麥門冬湯」之中也用了粳米。事實上「麥門冬湯」用於一般的咳嗽,以那些慢性的咳嗽病為主,能補肺氣又能拉下上逆的肺氣。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