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者修行(篇三):(五) 遵從與威信

張春雨


【正見網2006年08月13日】

(五) 遵從與威信

對於團體來講,遵從至關重要。所以,現代心理學家對此也曾做過大量研究。

他們一般認為,遵從的來源有這些。

一致性壓力;團體規範;懲罰;報償等。

一致性壓力和團體規範,這些屬於企業文化範疇。懲罰、報償屬於管理者施治手法問題。

當團體規範深入人心的時候,就成為了人的觀念,這時的遵從屬於自覺類型。其它往往混雜著表面服從和心裡服從等等不一的情況。最令管理者頭痛的問題,就是表面服從,只要一有時機,執行者就會按照自己的意願而為。

其實,現代心理學家忽視了一個問題是,研究了種種情況下,人的遵從心裡的來源,而沒有充分的探討,不同道德水平的受試者,在同樣條件下的遵從心理程度。其實,道德高尚的團隊,更容易得到一致性高程度遵從的結果,不過,這些團隊成員遵從的往往是具有威信的人。否則,粗暴無理的命令,可能更容易被道德高尚團隊成員抵制。

團體規範問題,往往得不到施治者的重視,那麼,提升整體員工的道德素養,就更容易被人忽視了。其實,上面討論的很多問題,都是包涵了這方面的內涵在裡面。

威信,是管理者都十分重視的,威信者是被人信賴者,也是有能力者。被人信賴者意味著什麼?公正無私,禮敬庶民,品行高尚等等。這些不是一個人的修為體現嗎?威信者,往往是權力的擁有者,即使他不在其位,也能影響很多的人,實際上已經是一種權力擁有的體現了。

還有一種權力的來源,是位置權力,就是某人處於某個權力位置,而獲得的權力。這個容易理解,位置權力導致的遵從,不見得是心裡服從。而威信權力帶來的遵從,才是心裡服從。

對權力的來源,還有一種認識,就是天命。在宗教中這樣認為,一個群體轉生人間,誰干什麼干什麼,都是已經定好的了,那麼這樣的話,就有誰領導誰的問題了,這些是不是已經安排好了哪?一定是。現實中這類現象很多,比方一個大家族,幾十上百人遵從的那個人,不見得是最大的長輩,也不見得是文化最高的人,是什麼樣的人?就是命運中安排好的那個人。這個群體中,無論怎麼樣的滾刀肉,見了他往往都老老實實的。如果總結起來,說這個人有這樣那樣的特點,是被人遵從的根據,讓我說,這些總結都是馬後課。

不過,即使是這樣的權力來源,從中是否施仁政的問題,大概也應該是管理者今生自己怎麼選擇的了吧。


將能君不御

如果說上面討論的,都是比較宏觀概括,而且多半針對思想境界問題。那麼,下面討論幾個比較具體實際的問題。

千裡馬易得,伯樂難求。雖說將才難覓,但是,善御人才者,更是鳳毛麟角。

徐庶是三國中的智謀者,甘心為劉備獻計獻策,到了曹營一言不發。為甚麼?曹操駕御不了這樣的忠義智者。相信,諸葛亮也不屑與曹操為伍。劉備很是平庸,一般人看來,是個淚水英雄。但是,他的慈善心懷,確贏得了三分天下,贏得了文才武備的濟濟一堂的滿朝大臣的忠心耿耿。

岳飛是千古英雄,文韜武略出類拔萃,帶兵征伐身先士卒。威信使百萬雄兵人人自律個個爭先,威名令強悍對手個個膽寒人人心驚。如此一代英豪,卻遇到了昏君奸臣,縱使精忠報國滿腔熱血,亦不能收回半寸趙氏大宋江山。不是評判歷史,我們只是探討一個治世準則,就是《孫子兵法》所言的一條,將能而君不御。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是簡單的口頭禪,這是一條治世經典。劉邦疑慮韓信,使一代大將軍落個悲慘結局,但自己兒孫慘受呂氏禍變。報應乎?天意乎?

團隊管理,很忌諱的一條,就是上司擎肘。這是具體工作中常常遇到的問題,是一個很難最大發揮人才潛力的現象。名曰:政治手段。其實,都是人類道德敗壞後了的表現。有時不加額外製約,下屬真的就胡來,有時多餘的干預,真的使效率沒了。可見,道德敗壞後的人群,什麼手法都有其正反兩方面的同時體現了。

如果是不自覺的在干擾部下的權力行使,那可能是需要糾正的觀念和管理手法了。


上下同欲

人畢竟是有理性的,一時的衝動常常發生,冷靜下來,還要考慮行動的目地和後果。所以,共同達成目地的理由,就是群體行動的依據。

命令只是一定範圍內有效的行動指令,當上級的命令嚴重違反多數人的意願時,命令會受到消極抵抗,或嚴重的抵制。所以,有一個使大家能夠共同認可並企圖達到的目標,就成為集體行動中不可或缺的動力源了。如此,就是上下同欲的依據。

一種學說如果被很多人接受,這些人組成的團體,可能就會較大一致性的按照此學說而為。一些目標、手段,爭取更多人的認可,就是創造了眾人同欲的前奏。其實,黨派的形成、發展,也就是這樣的基本點。

一套學說的建立,加之配合人類的物質慾望和某些社會心理,以及精神需求等,就可能形成一些較大範圍的社會行動。甚至是非常顛倒是非,顛倒人倫的東西,配合非常的手段,都可能在社會上形成一時的氣候,那個共產學說造成的世界性災難,雖然是一個怪胎的貽害,就是這麼樣一個大體原因。

所以,尋求正確認識宇宙、生命,天地、人倫的學說,教化庶民,配合人類某些情感、物質慾望,加之附以人類正常的社會心理學問,到引出的上下同欲,就是一個良知治者該當考慮的問題吧。

如果更深更高的理解上下同欲,不能不察天象,知地脈。其實,社會大的動向,是天意的體現。一些團體人群的一致性所想所願,也是有其背後的深層原因的。

「天矜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尚書.泰誓》)

無論如何,真正的視民為父母者,也是治者思想行為的根本之根本了。

無論什麼手法製造上下同欲的趨向,都應該基於這樣的基點心態,才是為官施治的良心準則。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