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者修行(篇三):(三) 殷富五代

張春雨


【正見網2006年08月10日】

(三) 殷富五代

現代人搞企業,首推的口號是「做大做強」。可是,我不這樣認為,我主張「殷富五代」這個說法。

一時的暴富容易,而世代的富足很難。人們說起暴富者,幾乎都能如數家珍,而擺擺百年的老字號,就有寥若晨星之感了。最新研究認為,在一定水平之上,財富的過多擁有並不使幸福感隨之增加,那麼,暴富滿足的,也就只是無限膨大的虛榮心而已。與其短暫的暴富,舉家上下揮金如土極樂快活的一時一世,不如世代安平、富庶無虞、孝義滿堂的其樂融融。

搞企業,基點心態要擺正。世事變幻,過眼煙雲,人生本是一齣戲。何必恃強凌弱,魚蝦蠶吞。自己的買賣誕生之時,就盼著別人的生意門可羅雀,這樣的想法好嗎?當咱們盼望同行夥伴倒閉的時候,又有多少人不在盼望自己立馬歇業呀?

追求富足生活的人生不是錯事,知曉貴福貧賤的因果,應是首要。人云: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此語不虛。吃苦行善積眾德,是富貴人生的根本,無限的企欲並不是發達的真諦。

古人認為,取勝容易持勝難。殷富五代的說法,就是持勝思想的延伸。

持勝的關鍵在於積德行善。大德者天佑之,民愛之,蔭及子孫,造福鄉裡。厚德仁義,家風甘淳,五代同堂,和睦孝敬。這樣的生活質量,遠勝於燈紅酒綠、應酬無絕。

仁信忠義

齊家的中心部分,在於謹守孝道。而治國的核心之一,是獲取忠義。其實,是凡治理群人的首要,首推忠義二字。

生意興隆,仰仗雇員的盡心竭力,依靠客官的川流惠顧。唯德行者,得人心達民意。屬下無二心而守職,客源漸拓展而不絕。

仁德誠信,得到忠義的回報,古往今來是鐵的定律。不過,這個因果關係,都是在健全人格基礎之上的前提下。否則,仁德也許被認為是軟弱無能。故此,培植健全人格的員工,就成為不能忽視的基礎的基礎了。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49年以後的中國大陸,少有健全人格的存在了。多少人都是,或是欺壓他人做主子,或是丟掉尊嚴當孫子。都是赤匪邪理歪說的結晶。

這個心裡感受,和古人的恭謙禮敬,威儀卑尊完全是兩碼事。這是人格的扭曲和變異,基調是怕和強忍,心態是做賤和乞憐,是得勢者的跋扈專橫、無知無修養的忘乎所以。

因為不得下屬的忠義,所以,家族化管理順勢而出。不管商號大小,一條龍似的家族成員充斥各個關隘。非有血緣和親情者,皆是懷疑對像,難以委以重任。對皇親國戚,制度形同虛設,對族外職員,制度機械苛刻不堪。管理系統出現矛盾,幾乎都是清官難斷家務事的亂麻一團。團體內耗很大,效率很低,風氣很差。

厚重仁德,得到天地可鑑的忠義,劉備與諸葛亮是,武王與姜子牙是,總之,許許多多的賢君得到了忠厚大臣的輔佐。他們根本沒有家族化的思想概念。

健全的人格,起碼懂得尊重、自信、誠實、天命、責任、禮節、克讓、珍愛生命等等。

其實,用儒家的思想教育人,不啻是個好辦法。

達觀知命

人云:知足無價。此言貴哉。

其實,更進一步的說,知足之上還有知命。如果說知足是一種世界觀的確立,是一種心理狀態調整的話,知命則是了悟生命實質意義的一種智慧了。

常言道,人算不如天算;人爭不過命。

歷史上,此類故事多如牛毛。現實中,這類例子也比比皆是。

比方,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草船借箭,七星壇借東風,卻在上方谷火燒司馬懿失敗後,無奈的發出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強也!」的哀嘆。

遠的不說,就在剛剛結束的足球賽世界盃冠軍爭奪戰後,不是一個解說員這樣評價嘛,「那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是天意。人力或許可以一時扭曲它,改變它,但它終究將恢復平衡。這場比賽中的所有重要人物,都好似靈魂附體;所有的重要事件,都極其神秘莫測!」

人生在世,哪個不想富貴?哪個不想一帆風順,春風得意,出人頭地?可是,萬人爭搏,幾人可得。

古人云:垂拱而治。

治天下的上乘是順其自然。得天下的秘訣,不也是測摩天意嗎?

其實,發達富貴亦是如此,同樣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而一條不變的法則是,德大福大,吃苦行善可積眾德。謀官求財者,必先積其德。

君子與小人

君子和小人同樣是個千古話題。近君子遠小人,乃人之常情。但是,人生在世,誰的身邊也離不開小人,誰的身邊也不都是君子。也許這是社會自然狀態促成的。

不過,如果一個團體企業,在大量的培植小人的話,那可就夠可怕的了。

怎麼說?現代企業不是一味強調金錢刺激嗎?一切的激勵和調製,首先以金錢開路。其實,這就是在不自覺的培植小人。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當團體上下以利為先的話,就是在不知不覺中大量的造就著小人。一群心胸狹窄,見利忘義,口是心非,斤斤計較,班弄是非,明爭暗鬥的人群,不久一定會充滿整個企業各個部門。

這樣的人群怎麼管理?當然,這種情況下,短期最適用的辦法,還是以利誘之。不過,這個辦法不但是下策拙愚,這樣的人群內耗也是很大,機制運行遠非最佳狀態。

現代企業中,「跳槽」的現象比比皆是,其中之一的原因,就是利益誘惑的作用。哪怕是不顯眼的一個誘惑,就使人心猿意馬。

當年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放下王侯不做,而捨命保皇嫂見皇叔,為什麼?所以,這個已經不是小人風盛行的現代社會的人所能完全理喻的了。

(待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