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12月04日】
信譽是經商之本,從古至今,凡是真正會經商致富的人,都把信譽放在首位,重信譽、誠實無欺一直被視為商業道德的重要內容和標誌。而有些人則不然。
春秋時期越國的漆商虞孚,與計然和范蠡同時代,他不甘於過貧苦的生活,看到朋友們經商致富,他也躍躍欲試。他首先找到計然,向他請教致富的方法,計然對虞孚說:「現在漆的銷路很好,你為甚麼不種些漆樹,采漆、賣漆呢?」虞孚聽了十分高興,就向計然請教種漆樹的技術,計然有問必答,耐心指教。虞孚回去後,起早貪黑辛勤勞作,終於開墾出了一個很大規模的漆樹園。
三年之後,漆樹長成了,虞孚高興的不得了。因為如果能割數百斛的漆,就可以賺很多錢。他準備將所割得的漆運到吳國去賣。正在此時,他的妻兄來看他,對虞孚說:「我常到吳國去經商,知道在吳國怎樣銷售漆,搞好了,可以獲得數倍的利錢吶!」
虞孚急於發財,一再詢問怎樣才能獲得更多的利,他的妻兄說:「漆在吳國是暢銷貨,我看到不少賣漆的人都煮漆樹葉,用煮出來的漆葉膏和漆混在一起賣,這樣可以獲得加倍的利潤,而吳國人也發現不了。」虞孚聽了,來了勁頭,連夜取漆葉煮成漆葉膏,和漆一起運往吳國。
當時由於吳、越兩國關係十分緊張,互不通商,漆在吳國確實十分緊俏。吳國的漆販子們聽說虞孚來賣漆,都興奮不已,跑到郊外迎接他,而且還為他安排好了食宿。在住地,吳國的漆販子一看他的漆,果然是上品好漆,便講好價錢,貼好封條,約定次日交錢取貨。
等到漆販子們一離開,虞孚便開啟封條,連夜將漆葉煮的膏子和入上好的漆中。不想由於手忙腳亂,留下一些痕跡。次日漆販子如約而來,發現漆翁上的封條有啟動過的痕跡,便產生了懷疑,找了個藉口,當時並沒有成交,說是過幾天再來。
虞孚在旅館裡等了好幾天,也不見吳國的漆販子再露面。時間一長,摻了漆葉膏子的漆都變了質。結果,虞孚一兩漆也沒有賣成,連上好的漆也賠了進去。吳國的漆販子們聽說以後,都批評他說:「商人做買賣要誠信,商品質量是不能騙人的,今天你落到這個田地,誰又會可憐你呢?」
虞孚沒有錢回越國去,只好在吳國乞討為生,還常受到大家的譏笑,最後因窮困潦倒而客死他鄉。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