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6年12月07日】
明朝侍郎宋琰年輕時,一次鄉裡瘟疫大作,他姑姑家鬧的最厲害,別人都遠遠躲避,沒有人敢上門,宋琰說:「如果這樣的話,她家要絕種了!患難不能去救恤,要親戚干什麼?」就去住在姑姑家,煎湯熬藥,救活了她們全家。
長洲人吳寬少年時有介行,百裡外一富戶請他來家裡給兒子開館作老師,她家女兒剛剛成人,窺見吳寬,喜歡他,朝夕做了肉羹派丫鬟送給吳寬,吳寬就以別的原因解館離去。朋友追問他,他也不說。五十多年後,那女子早已故去,吳寬才說出這事來訓示子孫。
成化二十年,五十六歲的陳獻章和族弟坐船自京師還鄉,船至廣東陽江,遇強盜乘小艇劫去船上人財物,獻章在船尾,呼喊說:「我有行李在此,你們可以拿去。」強盜問:「你是誰?」說:「我叫陳獻章。」強盜舉手作禮說:「我們是小人,不知道驚動君子,希望不要見怪。船上人大概是先生的親友吧,我們怎麼忍心搶奪?」放還財物後走了。
明朝舉人的社會地位很高,即使不出來做官,他們的言行也影響一方,因為他們有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道德水平。
註:
介行:孤高耿直的操守
(《玉堂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