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01月20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子曰:「放(1)於利而行,多怨(2)。」 (《論語・裡仁第四》)
【注釋】
(1)放:音「仿」,效法,引申為追求。
(2)怨:怨恨。
【語譯】
孔子說:「一味地追求利益而行,將會招致更多的怨恨。」
【研析】
孔子認為,作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他不會總是考慮個人利益的得與失,更不會一心追求個人利益,否則,就會招致來自各方的怨恨和指責。試想:如果每個人所思考的都是「利」自當頭,那麼人與人之間必然衝突不斷;,相反地,如果每個人在起心動念時,多想一下會不會對別人造成損失與傷害,相信隨之而來的的和諧的氣氛與人際關係。
【延伸思考】
1、「見利忘義」是小人之舉,這樣的人最終得到了「利」嗎?(建議教師可以舉生活實例來作說明。)
2、承上題,人生最珍貴的是什麼?名利與地位?金錢與財富?還是其他?(建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當你因為追求這些有形的東西而漸漸遠離真善與良知時,卻會於無形中失去你最本有的無價的東西。)
【相關資料】
一般而言,人還是懂得互相尊重的,但這世界上確有相當一部分人就不懂得這個基本的做人之理。你對他好麼,他認為你懼怕他;你忍讓於他麼,他認為你軟弱可欺;在你各方面都高他一籌的時候,他對你俯首帖耳;當你境遇不佳的時候,他會變得盛氣凌人;在他需要幫助的時候,他能說出令人肉麻的話語;當你需要他幫助的時候,他卻裝聾作啞,不雪上加霜,落井下石就算便宜了你。
按照傳統的道德標準,此等人被稱之為小人。小人之所以為「小」,不僅因為他的心胸窄小,目光短淺;還因為道德低下,令人蔑視輕看,故有「卑鄙小人」,「嫉妒小人」,「忘恩負義小人」,「見利忘義小人」等說法。
小人自私,以一己之利為最終的人生目標,因此,不管在哪兒,個人利益,保護自己是第一位的。小人嫉妒,見到別人優秀,就要冒無名嫉火。小人多仇恨,他總認為自己吃虧,總認為別人在騙他,他的邏輯:「不沾光便是吃虧」。小人患記憶偏執症,別人的不好刻在心中,別人的恩情置於腦後。小人難滿足,如果你想讓小人滿足恐怕不容易,他的慾望永無止境,你對他好,他便得寸進尺,得尺進丈……
然而,這世界上吃虧最大的卻是那些最不想吃虧的小人。因為他每天苦思冥想著如何不吃虧,所以,吃不好,睡不安,損害自身健康,這是第一大虧;又因為他鼠目寸光,只認眼前利益,不為生命永遠考慮,因此,即使你把無價之寶送到他的面前,他也未必認得,這是第二大虧。小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得了本不該屬於自己的東西,或誹謗污衊咒罵別人,都將造下惡業,此業今生還不完,來世還,此乃第三大虧。因此,世界上最傻的人當首選自認為最聰明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