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晏嬰延越石父為上客(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1月27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越石父(1)賢,在縲紲(2)中。晏子出,遭之塗(3),解左驂(4)贖之,載歸。弗謝,入閨(5)。

久之,越石父請絕(6)。晏子戄然(7),攝衣冠謝曰(8):“嬰雖不仁,免子於戹(9),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10)。方吾在縲紲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11)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紲之中。”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12)。(出自《史記卷六十二管晏列傳》)

【注釋】

(1)越石父:晉國中牟人,賣身作奴隸。
(2)縲紲:(音雷謝)拘系犯人的繩索,引申為囚禁。縲:黑索也。紲:系也。
(3)塗: 通“途”。
(4)驂(音參):古代一車套四匹馬,中間的兩匹稱服,外面的兩匹稱驂, 驂在左邊所以稱左驂。
(5)弗謝,入閨:弗謝:晏子下車時,沒有向越石父作禮請的表示。入閨,進入室內。閨,宮中的小門。
(6)越石父請絕:越石父要求離去。
(7)戄(音覺)然:驚異的樣子。
(8)攝衣冠謝曰:整理好衣冠歉疚地說。
(9)免子於戹(音餓):把你從危困中救出來。
(10)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詘(音屈)通“屈”,受委屈;信通“伸”,受尊敬。
(11)感寤 寤通“悟”,感發醒悟,了解的意思。
(12)延入為上客 延:請。上客:高等賓客。

【語譯參考】

越石父有賢德,因罪拘係為人服勞役。晏嬰出門,在路上遇到他,解下乘車左外側的馬贖買了他,用車子載回,回到家之後,沒有跟他打招呼,就自己進門去了。

過了一些時間,晏嬰尚未出來,越石父請求離去。晏嬰很驚訝,整理好衣冠道歉說:“我晏嬰雖然不算善良寬厚,但把你從危困中救出來,為甚麼你這麼快就要求離去呢?”越石父說:“話不是這樣說,我聽說君子可以受委屈於不知己的人,但在知己面前應受到尊重,意志得以伸展。當我被拘係為人奴僕時,那是因為他們不知我,你既然因為了解而贖買了我,應該是我的知己,知己而不能以禮相待,就還不如做人家的奴僕好。”於是晏子就請他進入奉為上賓看待。

【研析】

“士為知己者死”,自古以來文人重視朋友的交往,人生能得一知己死而無憾。管仲得到鮑叔牙的識拔而為齊國宰相;伯牙與鍾子期一曲高山流水而相知,甚至子期死後,伯牙感於世上無知音,而不再彈琴。諸如此類的歷史典故不勝枚舉。說明了朋友相處之道,貴在重義、真心交往。因而當越石父沒有得到晏嬰尊重時寧可離去,也不肯接受無禮的招待。而晏嬰雖貴為齊國宰相,卻能禮賢下士,及時道歉終於化解一場風波,留為千古佳話。故太史公讚美他是一個賢相,特以細膩的筆調,寫了此篇軼事。

【延伸思考】

1、“知音難求”,你覺得如何做,才能交到知心朋友?
2、朋友可貴之處在哪裡?你與朋友是如何相處的?
3、能得到別人的賞識,是件不容易之事,請你與大家分享曾被賞識的經驗或別人何以能被賞識的原因。

參考資料:

1.http://www.yasue.cc/si_gei61.html
2.史記列傳(一) 司馬遷原著 王利器、張烈等譯註 五南出版社92年12月初版
3.史記七十篇列傳評註(上冊)李勉評註 國立編譯館85年1月初版
4.史記全本新注(三) 張大可注釋 三秦出版社
5.白話史記(二)劉本棟譯 河洛圖書出版社 68年3月出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