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7年06月20日】
寫中國字,習慣上覺的筆畫太多時,人們會找出字音相近的,簡化它,寫出來。當大部份人已經習慣於這個簡化字的使用後,就成了「約定俗成」,變成正式用字。
中醫認為人的生病原因不外乎「外因」、「內因」、「不內外因」三種。其中,心理的疾病被歸納於「內因」,包括了「喜、怒、憂、思、悲、恐、驚」。在這兒,想來談談這個「 」字。
《說文》中說,「 」即是「和之行」。引申之, 有發愁、擔心、愁悶、不快樂、煩惱的意思,有許多的詞中有這個字,如「杞人天」、「 傷」、「 心忡忡」、「心如焚」、「分 解勞」、「高枕無」、「內 外患」、「無 無慮」。
「 」在《說文解字》中解釋是「不動」,可《段注本說文》解釋為「心動」。就是沒有愁、不快樂、煩惱……的意思。
寫個代用的簡化字,如果只是為了減省寫字的筆畫無可厚非。寫書、用計算機裡的數據,筆畫的多少,根本不是問題;可書中和計算機數據中,整個字的內涵與意義搞不見了,那這字嘛,就愈來愈難懂它們原來真正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