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辭讓功名參禪悟道的貫雲石

伊蓮


【正見網2007年08月17日】

貫雲石是元代著名文學家,維吾爾族,祖籍北庭(今新疆吉木薩爾)。祖父是開國勛臣湖廣行省右丞相、江陵王阿理海涯,父親貫只哥曾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等官職,母親趙國夫人是平章政事廉希閔的女兒。

貫雲石出生前,母親趙國夫人有一夜夢見有位神仙摘取天上的星宿變為明珠相贈,她拿在手掌上把玩,不慎將明珠吞下肚,然後趙國夫人就懷孕了。

貫雲石自幼聰慧敏悟,少年時,武藝過人,善騎射,能手持長槊,馳騁馬上。貫雲石二十歲左右,因為祖父的功勳,擔任了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鎮守永州。他治理軍隊,紀律嚴明,賞罰必信。軍務閒暇之際,飲酒賦詩,不為俗務所累,超然塵世之外。

有一天,他叫來弟弟忽都海涯,告訴他:「我平生對功名很淡薄,然而祖父的爵位不敢不承襲。現已為官多年,理當辭讓給你。」當天,寫信給父親,稟告此事,移交公牘,解下所佩的黃金虎符,欣然授予弟弟。

貫雲石辭官後,北上大都,結識了文學家姚燧,姚燧見他的古文峭厲有法,歌行古樂府慷慨激烈,大為讚嘆。於是,姚燧向尚在「潛邸」的仁宗極力推薦貫雲石,仁宗聽說他以爵位讓弟,對身邊的官員說:「將相子弟有如此賢能的,確實不易找到。」貫雲石向仁宗進呈了《孝經直解》,受到仁宗的讚許,被任命為英宗潛邸說書秀才,並擔任宿衛。

延佑元年(一三一四年),仁宗正式登極,特拜二十八歲的貫雲石為翰林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人稱「小翰林」。一時間,館閣之士,聽說他的名聲,爭先一睹為快。貫雲石與程巨夫等人,共同商議恢復科舉,制定條列。不久,貫雲石呈上《萬言書》,陳述國事,切中時弊,皇帝看後,卻沒有採納。貫雲石獨自思量:「古賢者辭去尊位,居於卑位,現在我擔任翰林侍從之職,高於所辭讓的軍職,世人會說我沽美譽,而貪圖美官,我該離去了。」於是,貫雲石稱疾,辭歸江南。

貫雲石在江南生活十餘年,遊歷山川,吟詩作賦。所到之處,縉紳之士,官宦子弟,方外奇人,從之若雲,得到他的詩詞翰墨,只言片牘,如獲珍寶。貫雲石思忖:「我志在逃避虛名,而虛名如影相隨。江浙物繁地大,可以隱居。」於是,貫雲石隱姓埋名,混於市井之中。

貫雲石曾於臨安鬧市中,豎立匾額:「貨賣第一人間快活丸」。有人來買,展開雙手,大笑示之。明白其心意的人,也大笑而去。

貫雲石路過梁山泊,見有位漁翁織蘆花絮為被,十分喜歡,願以錦緞相換。漁翁見他以貴換賤,覺得很奇異,就告訴他:「你既然喜歡蘆花被的清雅,那就以詩來交換。」貫雲石揮筆寫下了一首七律《蘆花被》,自號蘆花道人。

貫雲石歸隱江南後,潛心研究佛法。他曾在天目山,與中峰禪師一起參禪悟道,箭鋒相當。每年夏季,在包山做禪,暑退,才進城。仁宗年間,杭州僧人道平集資重修天龍寺,貫雲石慷慨資助,並為天龍寺書寫了「山舟」二字。

貫雲石在詩歌中常常表達自己淡薄功名、與世無爭的思想。如在《清江引》中寫道:「競功名有如車下坡,驚險誰參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殘禍。爭如我避風波走在安樂窩。」


(English Translation: http://www.pureinsight.org/node/4837)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