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古塔:四川彭縣金剛座舍利塔 ─ 印度古風再現中原

李昕


【正見網2007年08月27日】

龍興寺位於四川省彭州市市區北大門,是一座有1300多年歷史的叢林古剎。始建於東晉咸康三年(33年),初名「大空寺」梁武帝永定二年(558年)志公禪師擴建寺院,武則天天授二年(619年)更名「大雲寺」。唐玄宗開元六年(718年)詔號「龍興寺」。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廢寺為閒地,次年三月武宗駕崩宣宗繼位,大中二年(848年)預知禪師重建龍興寺。龍興寺歷來高僧輩出,素有「七佛勝地」,之美稱,享譽西蜀。東晉時印度佛圖澄禪師、梁朝志公國師、唐代悟達國師、道因禪師、五代預知禪師、宋代圓悟國師、明代智中一天國師等都會在寺內駐過。唐、宋、元、明、清以來,香火興旺,久盛不衰。過去廟宇巍峨、香火旺盛,高塔聳立,古柏參天。

「佛塔」源自印度,音譯為「浮圖」,原是用來珍藏舍利之所。而「舍利」即是佛火化後形成的晶體狀顆粒,極為珍貴,所以只有珍藏有「舍利」的塔才能稱舍利寶塔。據佛經記載:骨火化後形成的叫白舍利,毛髮形成的叫黑舍利,肉形成的叫赤舍利。彭州的「龍興舍利寶塔」,即珍藏供奉的是白舍利。四川彭縣的金剛寶座塔雖然建於清末,保持了印度此類佛塔的風格,是按照從印度取回的圖樣,仿印度加爾各答佛陀伽耶金剛寶座塔建造。塔座低矮,主塔高大,四塔矮小,莊嚴肅穆,美觀大方。由塔座及五塔組成,每塔又分塔座、塔身和塔剎。五塔均建在正方形塔基上,正中為主塔,高25米,四隅小塔作護塔,高10米。塔身遍開小龕,每龕一佛,供奉佛像幾百餘尊,整個塔身呈現出精美的浮雕效果,體現著完全不同於中土建築的印度古風。塔基四周雕刻有各種花卉圖案,還刻有藏漢兩種文字。

中共建政初期,龍興寺廟產被沒收,僧人被解散,寺廟改辦為彭縣第一中學。文革中寺廟設施遭徹底破壞。寶塔也殘破不堪。

1993年後,重建此塔。中心塔高達81米,與世界上其它金剛寶座式塔爭高。材料和以前不同,塔龕的紋樣也被簡化,失去當年古樸而純正的印度風韻。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科技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