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幼學瓊林(三十三)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5月25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興貿易,制耒耜,皆由炎帝;造琴瑟,教嫁娶,乃是伏羲。

【讀音練習】

興(xīng) 貿(mào) 易(yì) ,制(zhì) 耒(lěi) 耜(sì) ,皆(jiē) 由(yóu) 炎(yán) 帝(dì) ;造(zào) 琴(qín) 瑟(sè) ,教(jiào) 嫁(jià) 娶(qǔ) ,乃(nǎi) 是(shì) 伏(fú) 羲(xī) 。

【字詞義解釋】

興貿易(1),制耒耜(2),皆由炎帝(3);造琴(4)瑟(5),教嫁娶,乃是伏羲。

(1)貿易:商品交易買賣。
(2)耒耜:中國上古時的翻土農具。
(3)炎帝:即神農氏。
(4)琴:古稱琴、瑤琴、玉琴,現稱古琴、七弦琴,是中國最早的彈弦樂器。
(5)瑟:中國古代彈弦樂器,形狀像古琴,原有五十弦,後改為二十五弦,每弦下有一柱。常與古琴合奏。

【譯文參考】

神農氏時開始振興貿易,發明翻土的農具;伏羲氏發明了琴和瑟等樂器,建立男女婚嫁的禮儀。

【說故事時間】

南方之帝--炎帝神農氏

炎帝,相傳與黃帝是同胞兄弟,管理陽光熾熱的南方大地,是太陽神,也是農業、醫藥之神。傳說他的形狀是牛頭人身,是農耕和醫藥的發明者,又提倡日中為市,成立市場,以物易物。

人類逐漸繁衍,遊牧、狩獵所獲得的糧食已不能滿足人類的生活需求,炎帝四處尋找繁殖食糧的方法。據說,有一天從天上降下穀米(一說丹雀銜來九穗禾),他便命百姓把谷種收集,然後播種在開墾過的黃土上,引水灌溉,使得五穀順利成長,百姓獲得充足的食物。為使耕種更方便順利,神農氏「斫木為耜,揉木為耒」(《易•繫辭》)發明了翻土的耒耜、鋤頭等農具,提升耕種的效率,奠定農業發展的良好基礎,自此人們結束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尊他為「神農」,即「農業之神」。

人們在生活安定、糧食不再匱乏之後,自然就有交易的需要,於是炎帝以「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繫辭》)教人們成立「市場」,選定一個固定的時間進行交易。炎帝既是太陽神,自然選定一天當中太陽最熾熱的正午,要大家把貨物聚集在市場上,以物易物,時間一過就散市。

相傳古人有病卻不知如何醫治,炎帝遍嘗百草,找出藥草的寒熱溫和特性,以及相互配合的禁忌,寫成醫書,教導人們如何分辨藥草,並用藥草來醫病。傳說他為了嘗藥,曾經在一天之中吃到七十種毒藥草,但都被他化解了。另有一種傳說是,神農有一條神奇的鞭子,名叫「赭鞭」,只要用赭鞭鞭打各類花草,就能知道藥草有沒有毒,甚至連植物的寒、熱等性質都會顯露出來。所以炎帝也被尊為醫藥之神。

【動動腦、想一想】

◎看完炎帝的故事你有什麼感想?請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各民族因區域、氣候條件不同,發展出各自的農業特色,請收集資料和大家分享各區的農業特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