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幼學瓊林(二十七)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10月19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緩帶輕裘,羊叔子乃斯文主將;葛巾野服,陶淵明真陸地神仙。

【讀音練習】

緩(huǎn) 帶(dài) 輕(qīng) 裘(qiú) ,羊(yáng) 叔(shú) 子(zǐ) 乃(nǎi) 斯(sī) 文(wén) 主(zhǔ) 將(jiāng) ;葛(gé) 巾(jīn) 野(yě) 服(fú) ,陶(táo) 淵(yuān) 明(míng) 真(zhēn) 陸(lù) 地(dì) 神(shén) 仙(xiān) 。

【字詞義解釋】

緩帶(1)輕裘(2),羊叔子(3)乃斯文(4)主將;葛巾(5)野服(6),陶淵明(7)真陸地神仙。

(1)緩帶:放寬衣帶。緩,寬鬆。帶,衣帶。
(2)輕裘:輕便的皮衣。輕,簡單方便。裘,皮衣。
(3)羊叔子:即羊祜,(音護,hù)字叔子。西晉人,為官清廉節儉。
(4)斯文:此指儒者或文人。
(5)葛巾:葛布做的頭巾。葛,植物名,莖皮纖維可紡織成布。
(6)野服:鄉居樸素的粗布衣服。野,民間。
(7)陶淵明:即陶潛。東晉人,不為五鬥米折腰,辭官歸隱。

【譯文參考】

羊祜不喜歡穿戎裝,即使在指揮大軍時依舊穿著輕便的皮衣,繫著寬鬆的衣帶,所以大家稱他為斯文主將;陶淵明辭官歸隱後,常戴葛布頭巾,穿農夫的粗布衣,恬然安適,有如陸上的神仙。

【說故事時間】

位居宰相 清廉儉樸

張儉,遼聖宗統和十四年,舉進士第一。個性端正誠實,生活儉樸,穿的是粗布衣,吃飯只求填飽肚子,不講究色香味。有一年冬天,天氣嚴寒,他在便殿奏事,興宗見他穿的衣袍十分破舊,就密令身邊的侍衛,悄悄的用火夾在他的衣服上穿洞做記號。一年四季,張儉都穿著這件舊袍上朝,不曾換新。興宗十分的感動,問張儉原因。張儉回答說:「這件袍子我已經穿了三十年了,現在還能穿,何必換新呢?」當時的人生活奢靡,不知節儉,張儉在相位二十餘年,注意清廉儉樸,以身作則,社會風氣因而逐漸改善。

宋朝名臣司馬光,為人正直,崇尚儉樸。他在〈訓儉示康〉一文中訓勉他的兒子司馬康,要以清白的家風相承。他認為儉素是一種美德,不要因為他人的恥笑而改變。司馬光在文章中列舉了歷史上許多「以儉立名」的故事,例如:春秋時魯國的季文子,當過三個君王的宰相,而他的妻妾不穿綾羅綢緞,他家的馬不吃粟米。

宋仁宗時的張文節,雖位居宰相,俸祿不少,但生活儉約,雖然別人譏笑他沽名釣譽,他也不在意。親友規勸他要稍微隨俗一些,張文節嘆氣說:「我現在的薪俸,即使全家錦衣玉食,哪怕辦不到?只是從節儉到奢侈容易,從奢侈回到節儉很困難。我現在的薪俸哪能永久?生命哪能長存呢?一旦有了變化,家人已經習慣奢侈,不能立刻回到節儉,一定會失去生活依靠。倒不如不管我做不做官,活著或死了,家人的生活永遠保持不變呢?」

司馬光借著這些名臣賢相的故事,訓誡兒子「儉素為修德的基礎」,不僅本身要身體力行,更要告誡後代子孫,讓他們知道前輩的風俗,代代相傳。

【動動腦、想一想】

◎ 孔子說:「以約失之者,鮮矣!」(注1)又說:「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注2)你認為節儉和德行修養有什麼關係?請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 古今中外都有許多節儉的故事,請找一找,並和大家分享這些故事。

(注1)孔子說:「因為儉約節制而犯過失的人,可說是很少的了。」約,節制。鮮,音xiǎn,少。
(注2)孔子說:「讀書人立志求道,卻以穿粗布衣、吃粗飯菜為恥,就不值得與他談論正道了。」惡,粗劣。未足,不值得。與議,與之議道。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