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清晰的觀測到超新星形成的獨特時相

宇一


【正見網2008年06月20日】

據6月12日的《科學》雜誌報導,在GALEX紫外空間望遠鏡幫助下,科學家首次捕捉到即將爆炸的瀕死恆星的紫外信號,時間正好在來自其塌縮星核的衝擊波到達星球表面並以劇烈的方式驅離其星球包囊之前。這為超新星的形成提供了獨特的一瞥。

天文學家說,這顆質量超過地球本身的太陽500倍以上的紅超巨星,在其核心崩潰後,一種致命的衝擊波的能量完全炸毀了它。

研究人員說,直至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只能夠觀察到點亮銀河系的這類爆炸的餘輝,並不知道究竟是哪顆恆星爆炸。

領導此項研究的英國牛津大學天文學家凱文・沙溫斯基(Kevin Schawinski)表示:「我們前所未有地清晰地目睹了一顆超大質量恆星狂暴死亡的過程,這顆恆星所處的星系幾乎距地球10億光年遠。超新星的強大衝擊波靠近恆星的表面,接著將其撕成兩半。」 一光年是指光在一年裡傳播的距離。

研究人員在使用了一顆衛星傳回的圖片,這顆衛星指向地面望遠鏡過去曾觀測到超新星的位置(超新星是恆星爆炸後形成的)。研究人員期望,瀕死恆星內部發出的第一縷閃光只能從太空的紫外光中才能發現。參加研究的牛津大學天文學家史蒂芬・朱斯塔姆(Stephen Justham)說,在衛星拍攝到一次歷時7小時閃光的照片後,研究人員細緻研究了夏威夷太空望遠鏡拍攝的數據,確認超新星是在同一位置上形成的。

朱斯塔姆說:「閃光是在恆星爆裂前數小時開始出現的。衝擊波在恆星中穿行的過程,說明了這顆恆星的大小,以及它生命最後瞬間的內部狀況。閃光持續時間越久,恆星就越大。」研究人員表示,了解一顆恆星的內部狀況至關重要,因為通常情況下,恆星核心的作用堪比核反應堆,產生的熱量和壓力會使恆星閃閃發光,長期保持穩定。當這些超大質量恆星的核心耗盡燃料,它們即會崩潰,發出衝擊波,以每小時2000萬英裡的速度向表面擴散,產生一個亮度是太陽十億倍的大火球。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巨變中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