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江都之變(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7月14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原文】

隋煬帝(1)至江都,荒淫益甚……。然帝見天下危亂,意亦擾擾不自安,退朝則幅巾短衣,策杖步游,徧(2)歷台館,非夜不止,汲汲(3)顧景,唯恐不足。……帝見中原已亂,無心北歸,欲都丹陽,保據江東,命群臣廷議之。內史侍郎虞世基等皆以為善,右候衛大將軍李才極陳不可,請車駕還長安,與世基忿爭而出。

至旦,……裴虔通謂帝曰:“百官悉在朝堂,陛下須親出慰勞。”……於是引帝還至寢殿,虔通、德戡等拔白刃侍立。帝嘆曰:“我何罪至此?”文舉曰:“陛下遺棄宗廟,巡遊不息,外勤征討,內極奢淫,使丁壯盡於矢刃,女弱填於溝壑,四民(4)喪業,盜賊蠭起(5),專任佞諛,飾非拒諫,何謂無罪?”帝曰:“我實負百姓,至於爾輩,榮祿兼極,何乃如是?今日之事,孰為首邪?”德戡曰:“溥天同怨,何止一人!”

……

賊欲弒帝,帝曰:“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鴆酒(6)來。”文舉等不許,使令狐行達頓帝令坐,帝自解練巾授行達,行達縊殺之。初,帝自知必及於難,常以罌貯毒藥自隨,謂所幸諸姬曰:“若賊至,汝曹當先飲之,然後我飲。”及亂,顧索藥,左右皆逃散,竟不能得。

(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五》)

【注釋】

(1)隋煬帝:楊廣,登位後便稱“煬帝”
(2)徧(音為遍):走遍的意思。
(3)汲汲:不息
(4)四民:士、農、工、商。
(5)蠭(音為蜂)起:形容在很短時間內,許多人同時出來。
(6)鴆(音為震)酒:毒酒的意思。

【語意參考】

三月,隋煬帝到江都,更加荒淫。不過煬帝看到天下大亂,心情也憂慮不安。退朝後常頭戴幅巾,身穿短衣,拿著拐杖散步,走遍樓台館舍,不到半夜是不會止步的,不停觀看四周景色,深怕沒把所有的景色看完。煬帝見中原已亂,便沒有心思想要再回北方,便想要定居在江都丹陽,保住江東之地,也命底下臣子一起商討遷都一事。內史侍郎虞世基等人對這事表示不錯,但是右侍衛大將軍的李才極力說明此事不可,請煬帝舉車回長安。

天亮後,裴虔告訴煬帝:“百官都在朝堂,需要陛下親自下去慰勞。”於是送上自己的坐騎,逼著煬帝上馬。隨後引隋煬帝回寢後,煬帝嘆著氣說:“我是犯了什麼罪嗎?”馬文舉說:“陛下拋下宗廟不顧,不停到處巡遊,對外頻頻作戰,對內卻是極盡奢侈荒淫。致使強壯的男丁都死於刀下,懦弱婦女則死於溝壑下,盜賊們蜂擁搶奪,你一再任用奸佞,文過飾非,且拒絕不採納諫言,怎麼說沒罪呢?”煬帝說:“我確實是辜負了這些百姓們,但是你們各個都榮華富貴,為什麼還要這樣子做?今天這事,誰是主謀?”司馬德戡說:“整個天下的人都怨恨了,何止一個人呢!”

這些人想要殺了煬帝,煬帝便說:“天子有天子的死法,怎麼對天子動刀,拿毒酒來。”文舉等人不准許,要令狐行達壓著煬帝坐下。煬帝自己解下練巾拿給令狐行達,令狐行達便絞死煬帝。起初,煬帝知道自己遲早會遇難的一天,經常自己隨身攜帶著毒酒在身邊,對自己寵幸的妃子們說:“如果賊人到了,妳們先喝,我再喝。”但是亂事真的到來時,要找毒酒時,左右的人紛紛逃散了,竟然找不到。

【研析】

隋煬帝在登位前,讀過很多書,知識廣博,但是卻沒有把所學運用到處理國家大事。雖然知道天下大亂,煩悶到睡不著覺,卻到各個地方遊玩,要以駝鳥心態來逃避,遷到江都定居下來,而拋下自己天下的平民老百姓生命不顧。當底下一些臣子們找到煬帝,把刀架在煬帝的脖子上,煬帝不知自己已犯下大罪,還問自己犯了什麼重大罪要讓這些臣民有如此的舉動。當這些臣民們告訴煬帝所犯的天大罪過,百姓們對煬帝的舉動已經忿忿不平時,煬帝竟想只以喝毒酒來解決自己的生命。而且在之前他就知道自己總有一天會遇難的,卻要這些寵幸的妃子先喝毒酒解決生命,自己再喝。

只是,煬帝沒有想到,真有這麼一天來臨時,大家卻紛紛丟下他,不讓他這麼簡單喝毒酒解決自己的生命。

【延伸思考】

1.覺得煬帝對自己遇難之日時,所處理態度為何?
2.你對煬帝臣子們解決煬帝生命的事情,有何看法?為什麼?
3.如果你是煬帝,面對目前天下大亂之事,會有如何的處理辦法?

【參考數據】

1.國史數據選讀 林瑞翰 注 王海珠 責任編輯 五南圖書出版 81年初版
2.白話資治通鑑精選奸佞篇 《通鑑》今譯系列編委會 編譯 陳聖元 編 鴻態圖書公司出版部 84年2月初版第1刷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