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謝安臨危不亂 (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9月22日】

【原文】

桓公(1)伏甲(2)設饌(3),廣延(4)朝士(5),因此欲誅謝安(6)、王坦之(7)。王甚遽(8),問謝曰:「當作(9)何計? 」謝神意不變,謂文度曰:「晉祚(10)存亡,在此一行!」相與俱前。王之恐狀,轉見(11)於色;謝之寬容(12),愈表(13)於貌。望階趨席(14),方(15)作「洛生詠(16) 」,諷(17) 「浩浩洪流(18) 」;桓選(19)其曠遠(20),乃趣(21)解兵(22)。王、謝舊齊名,於此始判(23)優劣。

(出自《世說新語.雅量第六》)

【注釋】

(1) 桓公:即桓溫。字符子,晉譙國龍亢(今安徽省懷遠縣西北)人。為晉明帝女婿,由於多次征伐有功,官至大司馬,與郗超等人圖謀篡位,但未成功而死。諡宣武侯。
(2) 伏甲:埋伏武士。
(3) 設饌:擺設宴席。
(4) 廣延:廣泛邀請。
(5) 朝士:泛指朝廷的卿大夫。
(6) 謝安:字安石,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東晉宰相。少有重名,胩居會稽東山,多次推辭不願當官,直至四十多歲才接受擔任桓州司馬職位。淝水之戰時,謝安為宰相,策劃克敵有功,累官至太保,卒贈太傅,故亦稱謝太傅。
(7) 王坦之:字文度,晉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年少時即與郗超享有盛名。桓溫死後,與謝安共輔幼主,累遷中書令、領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
(8) 遽(音具):惶恐。
(9) 作:使用。
(10) 晉祚(音座):晉的國運。祚,福。古人認為上天賜福給君王則其國存,不賜福則其國亡,故國運盛衰,與福有關。
(11) 轉見(音現):漸漸顯露。轉,漸。見,同「現」。
(12) 寬容:寬宏。
(13) 表:表現。
(14) 趨席:快步入席。
(15) 方(音仿):通「仿」,模仿。
(16) 洛生詠:晉時最流行的洛陽書生吟詠方式。
(17) 諷:誦讀。
(18) 浩浩洪流:出自於《文選.稽叔夜.贈(兄熹)秀才入軍詩五首之三》:「浩浩洪流,帶我邦畿。……思我良朋,如渴如飢。願言不獲,愴矣其悲! 」。暗指本欲與桓溫共同輔佐晉室,如洪流環繞王畿,但不能如願,無法與桓溫合作,所以愴然而獨悲。
(19) 選:膽怯。通「憚」。
(20) 曠遠:寬闊。
(21) 趣(音促):快速。
(22) 解兵:撤退伏兵。
(23) 判:分。

【語譯參考】

桓溫埋伏了武士,設盛宴,大宴朝中官員,想利用這個機會,殺掉謝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害怕,問謝安說:「應該以什麼方法對付?」謝安神情如常並沒有變,對坦之說:「晉國祚的存亡,就看你我此行的成敗而定!」二人就一同前往。

王坦之內心恐懼的狀況,已漸漸由臉色顯露;而謝安寬宏的胸襟,更加表現在外貌上。謝安看著堂前的台階,快步走到席位,模仿洛陽書生吟詩之聲朗誦嵇康「浩浩洪流」的詩句;桓溫因為他心胸寬闊而膽怯,就立刻撤去伏兵。王坦之與謝安本來是同樣享有盛名,直到這個事件才分出高下來。

【研析】

桓溫本想利用設宴機會,除掉謝安及王坦之。謝安及王坦之在赴宴前已知桓溫設宴別有居心,王坦之因此而心生恐懼,但謝安卻能臨危不亂,仍維持其寬宏的胸襟,而朗誦詩句,意有所指,終讓桓溫因而心生膽怯,撤去伏兵。可此可見,謝安所特別挑選嵇康「浩浩洪流」的朗誦詩句已打動了桓溫的心,謝安所採取主動出擊的策略明顯奏效。

另在本則故事中,亦可觀察到王坦之及謝安二位當時頗負盛名人物,對於所面臨的相同危機,兩人所採取的因應作法迥然不同。外界本來對他們兩人的好評難以軒輊,直到發生此事件,兩人才分出高下。事實證明,在危機的考驗中,更能反應出一個人的智能以及實力。

由本則故事中,我們可以獲得一個重要結論,就是,一個人所發自內心的雍容大度風範,確實可以影響到周遭的人。

【延伸思考】

1、面對緊急危難時,你通常採取什麼應變作法?請分享你的經驗。在看完本則故事後,謝安的處理方式,對你有何啟發?
2、謝安在桓溫之死後,執掌朝政,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發展江南經濟,使東晉政權相對安定。請分享你所知道有關謝安的事跡。
3、一個人的內在修為通常可反應在外在的行為上。請舉出當今你所認識或所知道的人物中,有哪幾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參考書目】

1、《新譯世說新語》 三民書局, 1996年
2、《世說新語》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
3、《【解讀經典】世說新語》中華書局,2004年
4、《圖說中國歷史 》京中玉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5、http://news.epochtimes.com大紀元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