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10月21日】
李沆,字太初,北宋沼州(治所在今河北廣年)肥鄉人。幼年好學,器度非凡。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72年),李沆中進士,踏入宦途。淳化二年(991年)升掌銓判吏部主官。宋真宗即位後,他又遷任戶部侍郎、參知政事。
一天,宋真宗垂問他:「治國應當以何事為先務?」李沆回答:「不用浮薄、阿諛、好事之徒,這最為緊要。」皇帝問:「你是指哪些人?」他說:「梅詢、曾致堯等人就是。」後來,曾致堯做溫仲舒的副官,巡撫陝西。他悄悄密奏朝廷,上疏稱:「溫仲舒不足以共事。」當時的輕薄之人,無不稱快;但李沆卻不高興,於是改用他人,來輔助溫仲舒,而罷免了曾致堯。李沆說:「不用良臣,奸佞必當道。要用良臣,必早除奸佞。」
皇帝曾經與他談到唐朝君臣樹立黨羽,難以御製,終致王室衰弱,是由於奸邪難以辨別所造成的。李沆說:「奸佞之話,看似忠誠;奸邪之語,聽似可信。像盧杞蒙蔽唐德宗,反而把忠臣李勉當作奸臣,就是這樣的。」宋真宗說:「奸邪的人,雖然難以辨別,但時間長了,便自然敗露。」李沆講:「雖是如此,但仍須及早提防,及早將奸邪鏟除。」
當時的駙馬都尉官石保吉,請求做使一級的相官,皇帝與李沆商議。李沆說:「賞典之舉,須要有所緣由,石保吉僅僅由於是皇親國戚,而沒有攻戰的勳勞,就拜位台相,恐怕會引起朝臣非議。」過了幾天,皇帝又再三問李沆,他還是堅持己見,後來終於使皇帝沒有實現這個提議。
當時朝臣們喜用密奏,皇帝問李沆:「他人都有密奏,而唯獨你不使用,這是為甚麼?」李沆回答說:「臣身位宰相,公事就公堂言說,有什麼須要密奏的?做臣子而上密奏的,不是讒言,就是佞諛,這正是臣常常痛惡的,怎麼可以效仿呢?」
丁謂原來出自寇準門下,是他的學生,後來官至參知政事,他事奉寇準極其謹慎。有一次在中書省會餐,寇準的鬍鬚被肉湯弄髒了,丁謂趕緊站起身,為他慢慢地揩乾淨。寇準被他所迷惑,屢次向李沆推薦丁謂的才幹,但李沆並不重用他。寇準問他為甚麼?李沆說:「看他的為人和表現,能夠讓他位居人上嗎?」寇準說:「象丁謂這樣的人,相公又怎麼可能抑制他,而使他永遠位居人下呢?」李沆笑道:「你以後後悔時,定會想起我的話。」後來丁謂得勢了,果然與王欽若、曹利用等人互相勾結,為非作歹,並將寇準排擠出閣,多進讒言,致使寇準一再遭貶,死於遭貶謫的外地。寇準這才感嘆:「李沆智辨忠奸,確有洞察秋毫之明啊!」
正是:
為官貴公正,
忠奸要辨明;
用忠必須快除奸,
容奸定會害忠臣。
歷史教訓深!
(事據《宋史.李沆傳》、《宋史.寇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