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10月23日】
遼國時代,按照舊制,皇帝的車駕經過的地方,地方長官必須有所奉獻。有一天,遼聖宗去雲中(今山西大同一帶)打獵,節度使進言說:「我所統轄的地方沒什麼特產,只有幕僚張儉,是一代之寶,願意將他拿來獻上。」聖宗召見張儉,張儉的行為舉止純樸粗放;聖宗向他問起當時的世事,張儉口頭奏報了三十多件事情。自此,他極受賞識,所受待遇也非同一般。他擔任了一些清高顯貴的宮職,並以精明強幹而著名。
遼興宗重熙五年,興宗來到禮部貢院,並親自主持進士考試,這是由張儉發起的。興宗曾賜詩表彰過他的美德。張儉只穿普通的布料衣服,吃的飯菜也沒有多的花樣。他把每月多餘的俸祿,用來接濟、贈送親朋舊友。
正是冬天的時候,張儉有一次去便殿奏報事情,興宗見他穿的衣袍又破又舊,就暗中讓貼身的侍僕,用火夾將他的衣袍烙了個小孔,作為記號。興宗後來多次發現他沒換別的衣服。興宗問他為何不換新衣服,張儉回答說:「我穿這件袍子,已經三十年了,恰似好友難離。」當時,人們崇尚奢侈豪華,張儉是用這種方式,來對奢靡之風作抵制。
興宗對他的清貧表示同情,讓他到內府隨意拿取物品,張儉奉皇上的詔令,只拿了三塊布,然後就出來了。張儉因而更加受到皇帝的賞識和器重。
張儉兄弟五人,興宗想都賜他們為進士出身,張儉堅決不接受。
執法的官吏抓獲了八個盜賊,殺了他們後,才抓到了真正的盜賊。那八個被冤殺者的家屬,到朝中來喊冤,張儉多次請求朝廷為冤死的八個人昭雪。興宗勃然大怒,說:「你想讓我去替他們償命嗎?」張儉說:「那八家的老小無處申告,對他們要加以慰撫救濟,使他們能夠收屍安葬,這樣就足以安慰生者和死人了。」興宗聽從了他的意見。
張儉在相位二十多年,給國家帶來的好處有很多。
(事據《遼史•張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