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律啟蒙》九佳 (2)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12月09日】

【原文】

fēng duì jiǎn ,děng duì chā 。
豐對儉,等對差。
bù ǎo duì jīng chāi 。
布襖對荊釵。
yàn háng duì yú zhèn ,yú sài duì lán yá 。
雁行對魚陣,榆塞對蘭崖。
tiāo jì nǚ ,cǎi lián wá 。
挑薺女,採蓮娃。
jú jìng duì tái jiē 。
菊徑對苔階。
shī chéng liù yì bèi ,yuè zòu bā yīn xié 。
詩成六義備,樂奏八音諧。
zào lǜ lì āi qín fǎ kù ,zhī yīn rén shuō zhèng shēng wā 。
造律吏哀秦法酷,知音人說鄭聲哇。
tiān yù fēi shuāng ,sài shàng yǒu hóng háng yǐ guò ;
天欲飛霜,塞上有鴻行已過;
yún jiāng zuò yǔ ,tíng qián duō yǐ zhèn xiān pái 。
雲將作雨,庭前多蟻陣先排。

ㄈㄥ ㄉㄨㄟˋㄐㄧㄢˇ,ㄉㄥˇㄉㄨㄟˋㄔㄚ 。
豐對儉,等對差。
ㄅㄨˋㄠˇㄉㄨㄟˋㄐㄧㄥ ㄔㄞ 。
布襖對荊釵。
ㄧㄢˋㄏㄤˊㄉㄨㄟˋㄩˊㄓㄣˋ,ㄩˊㄙㄞˋㄉㄨㄟˋㄌㄢˊㄧㄞˊ 。
雁行對魚陣,榆塞對蘭崖。
ㄊㄧㄠ ㄐㄧˋㄋㄩˇ,ㄘㄞˇㄌㄧㄢˊㄨㄚˊ。
挑薺女,採蓮娃。
ㄐㄩˊㄐㄧㄥˋㄉㄨㄟˋㄊㄞˊㄐㄧㄝ 。
菊徑對苔階。
ㄕ ㄔㄥˊㄌㄧㄡˋㄧˋㄅㄟˋ,ㄩㄝˋㄗㄡˋㄅㄚ ㄧㄣ ㄒㄧㄝˊ 。
詩成六義備,樂奏八音諧。
ㄗㄠˋㄌㄩˋㄌㄧˋㄞ ㄑㄧㄣˊㄈㄚˇㄎㄨˋ,
造律吏哀秦法酷,
ㄓ ㄧㄣ ㄖㄣˊㄕㄨㄛ ㄓㄥˋㄕㄥ ㄨㄚ 。
知音人說鄭聲哇。
ㄊㄧㄢ ㄩˋㄈㄟ ㄕㄨㄤ ,ㄙㄞˋㄕㄤˋㄧㄡˇㄏㄨㄥˊㄏㄤˊㄧˇㄍㄨㄛˋ;
天欲飛霜,塞上有鴻行已過;
ㄩㄣˊㄐㄧㄤ ㄗㄨㄛˋㄩˇ,ㄊㄧㄥˊㄑㄧㄢˊㄉㄨㄛ ㄧˇㄓㄣˋㄒㄧㄢ ㄆㄞˊ 。
雲將作雨,庭前多蟻陣先排。

【注釋】

﹙1﹚豐、儉:豐,眾多、富裕。儉,簡約、不奢侈。
﹙2﹚等、差:等,此處作相同解。差,作區別、不同解。
﹙3﹚布襖:用兩層棉布製成的短衣服。
﹙4﹚荊釵:用荊條作成的頭飾,多為窮困婦女所用。
﹙5﹚雁行:指鴻雁飛行時所成的隊形。
﹙6﹚魚陣:陣,原指軍隊的行列。此處指魚群的遊動。
﹙7﹚榆塞:古時邊界上的要塞常植有很多的楡樹,作為屏障之用,故稱為榆塞。《漢書‧韓安國傳》記載:“累後為城,樹榆為塞。”
﹙8﹚蘭崖:生有蘭草的山崖。這是為了跟榆塞相對應,無特別意思。
﹙9﹚薺:一種野生植物,嫩葉可食,味道甘美。春天農家婦女采它作為菜蔬。
﹙10﹚娃:美女。
﹙11﹚菊徑:種滿菊花的小路。
﹙12﹚苔階:長滿苔蘚的階梯。
﹙13﹚詩成六義備:意思是說當《詩經》這部書編輯完成的時候,詩的六個基本概念就完整的呈現出來了。六義,風、雅、頌、賦、比、興。詳如【故事分享】。
﹙14﹚樂奏八音諧:是說演奏樂曲的時候八音要和諧,才能奏出美好的樂章。八音,指古時用金、石、絲、竹、匏﹙páo,ㄆㄠˊ﹚、土、革、木八種材料製作的樂器。
﹙15﹚造律吏哀秦法酷:指秦朝法律太嚴酷,就連制定法律的官吏都感到悲傷。
﹙16﹚知音人說鄭聲哇:凡是精通音律的人都說鄭國的音樂不正,讓人難以忍受。鄭聲,古時鄭地的俗樂。哇,嘔吐的聲音。
﹙17﹚天欲飛霜,塞上有鴻行已過:指氣候變冷,即將下霜,邊塞上已經有鴻雁的隊伍飛過去了。
﹙18﹚雲將作雨,庭前多蟻陣先排:指濃雲密布,即將下雨,台階前的空地上,群蟻已經先行出洞,次序井然,有如布陣一樣往高處搬移。
﹙19﹚本段韻腳有:差、釵、崖、娃、階、諧、哇、排等字。﹙佳韻押a、ㄚ韻﹚

【故事分享】

《詩》是一部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黃河、長江流域各諸侯國以及周朝詩歌的選集。上古的詩約有三千多首,經孔子整理、刪除、彈唱後挑出三零五篇,因此也有人稱為“詩三百”,涵蓋的時間大約有五百年之久,因為內容豐富,文字精美,風格淳樸,“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又可以“邇之事父,遠之事君”,讓人“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成為日常生活的知識來源之一,所以有“不學詩,無以言”的說法,可見當時受到重視的程度。

起初《詩》受到重視但並不嚴肅,並沒有把它當作傳道授業的教材,只是用來抒發心中的情緒而已,猶如今日人們心有所感時所唱的歌曲一般。後來儒家學者把《詩》與《書》、《禮》、《樂》、《易》、《春秋》並稱為六經,於是《詩》就逐漸脫離了它原來的本意,成為儒家思想的重要經典,而且居群經之首,從此《詩經》取代了原來的稱呼《詩》。

《詩》就其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類,就其作法可分為賦、比、興三種,這就是所謂的六義。

“風”是各諸侯國的歌謠。例如有〈周南〉、〈召南〉、〈邶﹙bèiㄅㄟˋ﹚風〉、〈鄺﹙kuàng ㄎㄨㄤˋ﹚風〉、〈衛風〉、〈王風〉、〈鄭風〉、〈齊風〉、〈魏風〉、〈唐風〉、〈秦風〉、〈陳風〉、〈檜風〉、〈曹風〉、〈豳﹙bīn ㄅㄧㄣ﹚風〉,這些都是以諸侯國或地區來分類的,有他們的地方特色。“雅”是周朝國都及附近地區的樂歌,有〈小雅〉七十四篇,〈大雅〉三十一篇。為什麼有大、小雅之分呢?各家說法不一,一般的說法是,大雅記載的是周王室的事,小雅則為平民及士大夫的生活寫照。“頌”則是頌揚各國先祖的詩篇,用於廟堂祭祀。共有四十篇,其中〈周頌〉三十一篇,〈魯頌〉四篇,〈商頌〉五篇,因為這是周時代的作品,取材自然以周為主,所以〈周頌〉的篇幅就顯得多了。

至於《詩》的表現手法為賦、比、興。“賦”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採用直接敘述的方式、抒發感情。“比”是“以彼物比此物”。用比喻、比擬的手法來描寫事物,“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通常在篇首吟詠一段看似無甚關聯的事,然後興起想要表達的主題,如大家熟知的〈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這樣的用法。

至於《詩》在日常生活中的影響更是無所不在,舉個例子,《詩‧召南‧摽有梅》原是一首描述遲婚女子急切求偶的詩,但是卻被晉國大夫范宣子應用到外交事務上去了。根據《左傳‧襄公八年》的記載說,晉國想聯合魯國共同討伐鄭國,但是不知道魯國的態度,於是派范宣子去打聽。范宣子見到魯國的君臣之後,就吟誦〈摽有梅〉這首詩來看魯國的回應,因為〈摽有梅〉還有把握時機,及時行動的意思在內。魯國的執政大臣季武子一聽,就明白了范宣子的意思,因此當場響應了一首《詩‧小雅‧角弓》,〈角弓〉是一首勸說親戚、兄弟不要相互疏遠的詩。而晉、魯原是兄弟之邦,兄弟間有事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所以回答的意思非常明確,一場結盟的大事就在雙方各賦一詩的情況下順利完成,可見《詩》的功用,無所不在,《詩》的內涵無限寬廣,就看如何去體會運用了。

【佳句欣賞】

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
獨彈古調,每逢暮雨倍思卿。﹙宋蘇東坡撰妾王朝雲紀念亭楹聯﹚

千裡為重,重山重水重慶府。
一人成大,大邦大國大明君。﹙相傳為明人丁白應明太祖朱元璋的對子﹚

才短自知能時少,禮疏常覺慢人多。﹙作者佚名﹚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