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敬翔泣國祚盡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3月05日】

【原文】

王彥章敗卒有先至大梁,告梁主以彥章就擒,唐軍長驅且至者,梁主聚族哭曰:「運祚(1)盡矣!」召群臣問策,皆莫能對。梁主謂敬翔曰:「朕居常忽卿所言,以至於此。今事急矣,卿勿以為懟(2)。將若之何?」翔泣曰:「臣受先帝厚恩,殆將三紀(3),名為宰相,其實朱氏老奴,事陛下如郎君(4)。臣前後獻言,莫匪盡忠。陛下初用段凝,臣極言不可,小人朋比(5),致有今日。今唐兵且至,段凝限於水北(6),不能赴救。臣欲請陛下出避狄,陛下必不聽從;欲請陛下出奇合戰,陛下必不果決。雖使良、平更生,誰能為陛下計(7)者!臣願先賜死,不忍見宗廟之亡也。」因與梁主相向慟哭。

(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二 後唐紀一》)

【注釋】

(1)祚(音作):福氣。
(2)懟(音對):怨恨。
(3)臣受先帝厚恩,殆將三紀:胡三省曰;「梁太祖鎮宜武,敬翔即為幕屬,以至為相,迄於梁亡,故自言受恩殆將三紀。」紀為古代的紀年單位,十二年為一紀,三紀為三十六年。
(4)事陛下如郎君:郎君,主人的兒子。敬翔自謂朱氏老奴,故謂梁末帝為郎君。
(5)小人朋比:小人們結黨營私,指趙岩、張漢傑之流。
(6)限於水北:本年八月梁主下令在滑州所決黃河之水,本為阻止唐軍,卻成了梁軍回師的障礙。
(7)雖使良、平更生,誰能為陛下計者:張良、陳平佐漢高定天下,屢出奇計,後之言智者率以為比。

【語譯參考】

王彥章部隊的敗兵中有先逃回大梁的,告訴梁主,王彥章已被後唐軍抓獲,後唐軍長驅直入,馬上就要到來的消息。梁主聚集族人邊哭邊說:「國家的世運完了!」於是召集群臣詢問對策,結果大家都沒有什麼辦法。梁主對敬翔說:「我平時忽視你的建議,才會有今天。現在事情非常緊急,你不要再怨恨過去。該怎麼辦呢?」敬翔邊哭邊說:「臣蒙受先帝的厚恩,差不多有三十多年了,名義上是國家的宰相,其實是朱家的老奴,侍奉陛下就像家奴侍奉少主人一般。臣以往所提的種種建議,無一不是忠心耿耿。陛下當初起用段凝時,臣曾極力反對,認為不適宜,朝中小人們相互勾結,才導致今天這個局面。現在後唐軍將要到來,段凝大軍又被阻隔在黃河以北,無法趕來救援。臣想請陛下暫時出去到北面狄族躲避,陛下一定不肯;如果建議陛下出奇兵和敵軍決一死戰,陛下一定不會果斷決定。即使能讓漢代的張良、陳平重返人世,誰又能為陛下想出好辦法呢!臣請求陛下賜我先死,我不忍心看到宗廟滅亡。」於是和梁主君臣面對面痛哭一場。

【研析】

梁主為人溫和恭敬而簡樸,沒有荒淫方面的過失,只是寵幸趙岩、張漢傑之流,默許他們作威作福,疏遠了敬翔、李振等一班舊大臣,不聽他們的建議,所以最終走向滅亡。我們只能說梁主,他在用人方面沒有體會先賢的智慧,《論語》早有明訓「親賢臣,遠小人。」可是他卻用了一批小人,對國家忠心耿耿的敬翔,反而有名無實被他束之高閣,等到國家面臨滅亡了,又無力解決困境,才想起敬翔,但已回天乏術,只能君臣抱頭痛哭,成了後梁的亡國者。他甚至連自殺的勇氣都沒有,還是請求皇甫麟殺死他的,皇甫麟在無奈的情況下只好先殺了梁主,自己再自殺;而敬翔也是不做貳臣走上上吊自殺的路,此對於一個忠於國家三十幾年的老臣,真是情何以堪。

【延伸思考】

1.敬翔面對無力可回天的殘局,只能悲傷的哭泣。請你說說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局?
2.領導者用人得當與否,將影響國家的興衰。可是歷史事件卻是不斷的重複上演,經常因為小人得寵,導致國家滅亡,為什麼會如此?
3.歷朝歷代均經歷了成住壞滅的過程,此歷史的軌跡演變,讓你想到什麼?

【參考資料】

1.《資治通鑑》(65)李國祥 顧志華 陳蔚松主編 台灣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資治通鑑今注》(十四) 李宗侗 夏德儀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
3.《白話資治通鑑》(第十九冊)沈志華 張宏儒 主編 建宏出版社
4.《資治通鑑輕鬆讀》4 歐惠章編寫 希代書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