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03月03日】
【原文】
初,楚王殷(1)既得湖南,不征商旅,由是四方商旅輻湊(2)。湖南地多鉛鐵,殷用軍都判官(3)高郁策,鑄鉛鐵為錢,商旅出境,無所用之,皆易(4)他貨而去,故能以境內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貨,國以富饒。湖南民不事桑蠶,郁命民輸稅者皆以帛代錢,未幾,民間機杼(5)大盛。
(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七十四 後唐紀三》)
【注釋】
(1)楚王殷:馬殷,字霸圖,楚國創始人馬殷,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
(2)輻湊:形容人物的聚集和稠密。
(3)軍都判官:胡三省曰:「軍都判官,諸軍都判官也,其位任在行軍司馬之上。」
(4)易:互相交換。
(5)機杼(音住):織布。杼,織布機上橫織之木。
【語譯參考】
當初,楚王馬殷得到湖南以後,不徵收商販的稅,因此四面八方的商販都聚集到湖南來。湖南盛產鉛、鐵,馬殷採用軍都判官高郁的建議,把鉛和鐵鑄成當地使用的貨幣,商販一離開楚境,這種貨幣就沒用了,所以都換成其它貨物帶走,這樣楚國就能用境內所多餘的東西交換成天下的各種貨物,國家因此富裕起來。湖南百姓原來不從事桑蠶業,高郁就命令交稅的人用絹帛代替錢,不久,民間的紡織業就大為盛行。
【研析】
楚國,又稱南楚、馬楚國、馬楚政權,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十國之一。在歷史上是唯一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王朝。其創始人為馬殷,自896年被任命為節度使到951年楚國滅亡,共存世56年,在歷史上對湖南產生重要影響。
馬殷政權時期,政治上採取上奉天子、下撫士民、內靖亂軍、外御強藩等政策,使百姓生活獲得安定。經濟上,採取興修水利、獎勵農桑、發展茶業、提倡紡織、通商中原等措施,讓社會經濟得以快速發展。本文所述即他採取高郁的策略,因而農桑、紡織、通商等方面,得以發展。他充分應用了當地大自然的產物,鉛、鐵鑄成錢幣,讓貨物得以暢其流。而他們所缺的桑蠶,又透過交稅的機制,讓百姓願意去從事生產這些物品。換句話說,上位者適當的引導,百姓為了自己的生活,就會選擇對他們最有利的方式去做,即能帶動整個社會狀況,從中也告訴我們,上位者的政策,將是影響社會繁榮與安定的首要因素。
【延伸思考】
1.高郁能讓百姓,從不事桑蠶,轉變成民間機杼盛行,此對你的思考模式產生什麼影響?
2.讀了高郁的策略,讓你聯想到可將他的理念應用在哪些方面?
3.如果能「地盡其利,物盡其用,貨暢其流。」它對我們的社會將會產生什麼影響?請逐一分析之。
【參考資料】
1.《資治通鑑》(66)李國祥 顧志華 陳蔚松主編 台灣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資治通鑑今注》(十四) 李宗侗 夏德儀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
3.《白話資治通鑑》(第十九冊)沈志華 張宏儒 主編 建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