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代方士(方技)傳略:通曉黃帝扁鵲學說的龐安時

-埝A 整理


【正見網2009年02月26日】

龐安時,字安常,蘄州蘄水(今湖北浠水縣)人。兒童時就能讀書,過目不忘。他的父親,是世代相傳的醫生,教給他診脈的要訣。龐安時說:「這是不值得做的。」惟獨取黃帝、扁鵲的脈書來鑽研,不久,已能通曉他們的學說,並不時創出新意,辯論質問都不能駁倒他,他父親大驚,那時他還沒有加冠成人。

不久,龐安時得病耳聾,於是更加研讀《靈樞》、《太素》、《甲乙》等秘籍,凡是經傳百家中有關醫道的,無不貫通。曾說:「世人所謂的醫書,我都已經看過,惟有扁鵲的言論最深了。所謂《難經》這本書,扁鵲把他的醫術都歸結到其中,卻說得不詳細,想來是要使後人自己思考吧!我的醫術即出於此。用來比較深淺,判斷生死,就像符節相合般準確。而且診脈的要領,沒有比人迎、寸口更重要的。這兩個脈息陰陽互相對應,如同兩條繩子,陰陽均衡,那麼繩的大小相等。所以在喉、手確定陰陽,在尺、寸之間排比覆蓋溢滿,寓含九種症侯於脈息浮沉,分辨四種溫病於傷風受寒。這都是由扁鵲略開其端,而由我參照《內經》等書,考察研究而體會到的。審察原理去應用,順著病情去治療,病就逃不掉了。」他又想把自己的醫術告訴後人,因此著述《難經辨》幾萬字。並且觀察草木的本性與五臟的適宜,根據草木的功用來排列次序,根據疾病的發寒發燒來選用藥材,根據藥材的陰陽奇偶來配藥處方,用來治療百病,著作《主對集》一卷。診斷是否適宜古今是不同的,如今方術缺漏,為了備陰陽變化,他補充了張仲景的《傷寒論》。有些藥草後來才出現,古時候並不了解,如今不能辨別,他經過嘗試而確定有功效,是不能遺漏的,於是作《本草補遺》。

他給人治病,十個病人八九個都能治好。上門求醫的人,他為他們開館舍居住,親自關照飯食藥物,必定等病癒以後再送病人回去;不能治好的,一定告以實情,不再給治療。他救活的病人無數。病者家人拿金帛來感謝,他也不全部收下。

他曾經來到舒州的桐城,有個人家的孕婦快要生產,生了七天而孩子還下不來,什麼辦法都不起作用。龐安時的弟子李百全正好在那家鄰舍,於是邀請龐安時前去診視。才見到孕婦,龐安時立即連聲喊不會死,令她家人用熱水暖著產婦的腰腹,自己給孕婦上下按摩。孕婦覺得腸胃微痛,在呻吟之間生下一個男孩。她家又驚又喜,卻不知是怎麼回事。龐安時說:「胎兒已經出了胞衣,卻一隻手拽住了母親的腹腸不掙脫,因此不是符藥所能起作用的。我隔著腹摸到小孩手在的地方,用力刺他的虎口,他感到痛就縮了手,所以就生下來了,沒有別的法術。」抱來嬰兒一看,右手虎口上針痕還在。他的醫術高妙如此。

五十八歲時疾病發作,門人請他自己診脈,他笑著說:「我早診察清楚了。況且出入氣息也代表脈象,如今胃氣已絕,我要死了。」於是拒絕藥餌。幾天以後,與客人坐著說話時去世。

(出《宋史》)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