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外交官:神韻給中國帶來希望



【正見網2009年04月07日】

外交官:神韻給中國帶來希望

阿爾弗萊德•費迪南•克玉勒博士是經濟學家,也是一位職業外交官,他經常作為民主化專家為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簡稱「歐安組織」)以及聯合國相關組織工作。4月5日中午,克玉勒博士觀看了神韻紐約藝術團在維也納城市劇院的首場演出。演出結束後,克玉勒博士和本報記者暢談了他的感想。

克玉勒博士表示他非常喜歡今晚的演出,他說:「這是一台包含著哲學思想的音樂舞蹈節目。我事先還以為很可能是馬戲或雜技,我完全想錯了,因為這台節目傳遞的是人在生活中要寬容、理解並保持平靜、合一的心態的哲學思想。」

克玉勒博士相當關注演出中有關法輪功和人權的訊息,他強調,自己多年來對法輪功抱有強烈的好感。就如同神韻晚會帶給人的平靜與美好一般,克玉勒博士認為法輪功是一個追求和平、和諧和人與人之間友好關係的運動。他認為,沒有理由認為這樣和平的運動會起到任何干擾作用。

他說:「我知道法輪功在中國受到了極為殘酷的迫害,這種迫害一方面讓人無法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理解,因為共產黨害怕這一人權運動害怕得像得了妄想狂一樣。」他認為,只有在一黨專政的國家,而且這個黨希望掌握絕對的控制權的情況下,才能相信,有政權要打擊這樣一個平和的團體。但這是「相當令人悲哀的!」克玉勒說。

這讓他聯想到中共官方一些奇怪的舉措,他們在海外建立了很多孔子學院,在維也納就有一家。這些紅色的中國文化與語言學院打的是「孔子學院」的牌子,試圖收買人心。

回顧整場神韻晚會,克玉勒讚賞絢麗的色彩、優美的舞蹈,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超乎他預期的是,「這台演出如此和諧地展現了現實的政治話題。這就是我的收穫,為此我也非常感激。」

由於工作之故,克玉勒博士多次訪問中國,甚至學會了一點中文。自從1974年,首次訪問中國之後,他便懷著極大的興趣關注著這個國家的變化。

他表示,「中國經過了長征和文化大革命,我希望中國不僅能夠擺脫毛澤東殺人魔王的形像,而且能夠擺脫毛留下來的處事態度。」「我認識很多中國人,很多都是高尚、有上進心又很勤勞的人。中國人是由很多不同的民族組成的。中國人過去在政治上是中立的,但是最近的兩三代代人受共產黨的影響很深。」他期盼中國人也同樣享有人權。

克玉勒認為神韻對於中國的發展起到了一股正面的作用,「我希望神韻藝術團能促進人們對人性、人的價值以及人權的認識。當然,這是很難的,也需要時間。但是我希望神韻至少能夠帶來一股清流,這是我的希望,也是很多人都希望。」

聯合國通訊員:深深為神韻傾倒

4月5日晚,在奧地利維也納城市劇院裡,神韻紐約藝術團在維也納的最後一場演出,約翰福克斯(John Fox)便經歷了一場震撼心靈的驚喜。

福克斯先生是德國派駐維也納的聯合國通訊員,他身為記者,見多識廣,看過不少文藝演出,可是當晚美國神韻紐約藝術團帶來的東方神韻卻徹底把他征服了。「整台節目的音樂、服裝、舞蹈、天幕……所有的部分都太精彩,太激動人心了!」他的聲音裡透著激動和敬佩,深深沉浸在晚會的美好中。「我覺得這台晚會的立意、構思不同尋常,實在令人欽佩、震撼!」

最讓福克斯感觸的是這台晚會表達的精神內涵。他說:「我覺得神韻演出有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非常強,我完全被吸引住了,被節目帶動著一同感受,共同感知。我覺得可以透過舞台畫面深深地感應到、接收到一種信號,那是更和平、更友善、更真誠的信號。」

「夢境一般。畫面裡的精神力量非常強,我完全被吸引,跟著一起感受、感知。我通過畫面看到一種信息、信號,一種更和平、更友好、真誠的信號。」

最後,福克斯先生覺得非常非常震撼,他表示:「對這種設想、舞蹈語言、美妙的音樂,天幕感到振奮,真的是非常激動。」

前UNIDO金融部要員:應到聯合國做廣告

提起維也納,人們可能首先聯想到的是青山綠水、音樂歌劇,其實奧地利這個最大的城市,不僅是本國的政治中心,也是聯合國四個官方駐地之一。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作為聯合國的一個直屬機關,總部就設在這裡。它利用各國的自願捐款,負責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技術合作,幫助這些國家制定工業發展政策,培訓人員。Christine Klenke女士便在這個國際組織中工作,退休前,她是金融部負責人。

一個偶然的機緣,她看到了神韻藝術團到維也納巡迴演出的廣告,於是4月5日這一天,Klenke女士特意穿上印有中文「春天」二字的中式上衣,她帶著兩位朋友欣然來到維也納城市劇院,一睹東方神韻的風采。

節目看了半場,她就激動萬分,連連讚嘆演出卓越超群:「所有的節目都那麼出色,舞蹈優美動人,音樂又是如此沁人心脾。」她直呼:「應該到聯合國去做廣告,做更大、更多的廣告,這麼精彩的節目應該讓更多的人感受、觀看!」

神韻這半場的表演已經深深打動了她,她表示,明年神韻來維也納,她一定再來觀賞。晚會中的舞蹈表演,尤其令Klenke女士欽佩折服:「舞蹈演員們對身體的控制力太讓人叫絕了!」

今天晚上的這上半場的表演,神韻藝術團已經給觀眾呈現了《婆羅花開》、《龍泉鼓舞》、《雲羅仙韻》、《扇袖廣舒》等等諸多不同風格的舞蹈,下半場還將有什麼驚喜等待著觀眾呢?Klenke女士非常期待。

貴族後裔:二胡如同一個樂團

大幕徐徐拉開,二胡演奏家戚曉春靜靜坐在台上,點頭之間,鋼琴伴奏響起,弓在兩根弦上時而疾走如飛,時而輕柔滑落,一曲《希望》餘音迴蕩處,維也納城市劇院內響起了如雷的掌聲。音樂之都的觀眾被神韻演出中中國傳統樂器的魅力折服了。

「這個兩根弦的小提琴,居然能帶來這麼多曲調,小提琴做不到。這簡直是一個樂團。」 坐在觀眾席上的貴族後裔Alfred von Miller zu Aichholz先生被深深地震撼了。他的母親是一位緊鄰瑞士的迷你小國列支登士敦的公主。他在奧地利出生,退休前在一家波蘭銀行就職。

神韻震撼他的不僅僅是二胡獨奏,他覺得舞蹈精緻而有韻律,演唱出色,整台晚會從精神層面上讓人感受到一場正邪的較量,一場文化和物質主義的較量。

二胡不僅讓這位貴族後裔著迷,和他同來觀看演出的友人安妮•維特女士也覺得這種樂器不可思議,兩根弦居然能把那樣豐富的旋律展現出來,她很想再聽一遍。

安妮•維特曾是一名職業導遊,跑遍了全世界。看完神韻在維也納的首場演出後,她覺得很想追隨神韻的足跡,一場接著一場地去看。神韻的舞蹈表演讓她激動不已,「因為一切都和諧的組合在了一起,無比壯觀,又帶有強大的力量,我完全陶醉了。」她把自己叫做神韻的粉絲,想馬上進去看第二場。

「我深深地愛上了神韻,我真願自己也能走上舞台與她們共舞,發自內心的,充滿力量的起舞。」這是她心底的願望,她小時候就夢想成為一名舞蹈演員,「不過我永遠不可能像台上的那些男女舞蹈家那樣完美地起舞。」

維特女士不僅喜歡舞蹈,還深愛音樂,她學過小提琴、黑管、圓號等多種樂器,現在又在學習吉它。在她的家庭裡,人人都會玩樂器,到了家庭團聚的節日,大家隨手就能整出一台音樂會來。

她覺得神韻樂隊把中西方樂器和諧的組合在一起了,聽不出瑕疵,直入人心。

衛生部官員:這是真正的藝術

「這是真正的藝術,是用高超的手法表現的舞台藝術。」穆爾巴赫爾先生(Muhlbacher)毫不吝嗇他的讚美之詞,由衷地表達了他對神韻晚會的喜愛。

在奧地利衛生部工作的官員穆爾巴赫爾先生是和父母一同來觀看4月5日神韻紐約藝術團在音樂之都奧地利維也納的第一場演出的。在中場時,穆爾巴赫爾父子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地接受記者採訪,當一個人說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在旁邊輕輕點頭。

老穆爾巴赫爾一再談到「藝術」這個詞。對他來說,「神韻藝術團所表現的完全是藝術,舞蹈的編排讓我充分感受到:這種藝術給人帶來了一種被輕輕喚醒的感覺。」 他讚嘆道:「神韻是非常美麗的一瞬間,藝術氣息非常濃,整體來看非常成功。」

他的兒子站在父親身旁認同地點著頭,他認為:「神韻表現的這種藝術並非是那種七情六慾帶來的感受。」

父子倆都認為神韻晚會非常成功,晚會所有的一切都「讓人感到非常讚嘆」。而且神韻演繹的是中國五千年的文化輿藝術。

前教育局長:一首融匯色彩與動作的交響樂

庫爾特•多貝茨先生是維也納新克爾辛區的前教育局長。4月5日下午,他觀看了神韻紐約藝術團在維也納的首場演出。多貝茨先生是一個音樂愛好者,也是一個東方哲學迷。在觀看完演出後,多貝茨先生和本報記者談起了他對神韻晚會的感受。

記者:多貝茨先生,您喜歡今天的演出嗎?

多貝茨:我非常喜歡。對我來說,這場演出就像一首交響樂一樣,把色彩和動作非常和諧地融匯在了一起。剛進場,我就聽到一段音樂,心裡一下就安靜了下來,非常舒服,那段音樂讓人心中升起一種期待,而事實證明,我的期待沒有落空。

我在這裡所看到的和我們平常看到的演出完全不同。我們這裡往往是音樂節奏很快、演員穿得很露骨、表演很直接,而在今天這場演出裡,一切都是流動的、音樂安靜得多,看上去很美,在人心中激起的是另外一種力量。

記者:您指的是什麼樣的力量?

多貝茨:是心靈的力量,是美、是和諧、也是優雅。

記者:您對舞蹈節目有什麼感受?

多貝茨:中國舞和西方的完全不一樣。作為奧地利人,我覺得很正常,很有意義。我熟悉輪迴轉生的理論和東方思想,因此,我接受起來完全沒問題。

記者:晚會中有哪些對您來說記憶深刻的節目嗎?

多貝茨:有,那就是歌唱演員的颱風。他們的聲音和表情,我都非常喜歡。

記者:他們的颱風有哪些特別的地方嗎?

多貝茨:他們不誇張,既含蓄,又能讓人感受到他們對觀眾的無私付出,而不是為了在觀眾那裡證實自己。您知道,在我們這裡,歌唱演員就是明星,自己創造出來的明星,自己感動自己,自得其樂,而觀眾得跟著他們,讓他把自己抓在手裡。而今天,我看到是這樣一場演出――是歌唱家把禮物送給觀眾。

記者:節目中有中國的神話故事,您喜歡嗎?

多貝茨:中國的神話和西方神話有共同的地方,比如說,當人獲得更高層次的認知――神的認知的時候,人能成神。

記者:是啊,這個藝術團的名字叫「神韻」,您認為晚會的節目體現出神的韻味了嗎?

多貝茨:我感受到了神韻。

記者:謝謝您接受採訪。

(大紀元)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今日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