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徐九經做官為民,死後成神

鄭念行


【正見網2009年11月05日】

明代的徐九經,字子慎,江西貴溪人。嘉靖十五年(1536年).年近四十歲的他,以鄉薦任官句容知縣。他身穿舊布袍,乘坐一輛破竹車趕到了任所,並開始在那裡「九年如一日」的「竭誠於養民」的職守。

(一)

早在徐九經上任之前,句容縣風氣敗壞,吏員貪腐已是司空見慣,百姓深受其害。縣裡父老聽說來了位新知縣,都高興地期待著他能改變風氣。於是,大家聚集起來迎候他。不料,他見到百姓,只是問了些家常事,就讓他們回去了。父老們頗感心涼,擔心他也會像前任官們那樣令人失望。但三天過後,老百姓卻又對他刮目相看起來。

當時,縣衙有個胥吏(普通公務員),在徐九經上任後的第二天,偷偷地在一張空白公牒上加蓋了縣印,被徐九經當場抓獲。徐九經大怒,立即召集全體吏員在堂前公審。那胥吏原本是個群首,眾吏競相為他求情。其中,有一個人還說:該吏只是為他的親戚補辦公文,並非索賄受賄。徐九經馬上駁斥道:「我現在審問的也不是受賄案,而是竊印賊!」接著,果斷地將那人「繩之以法」。

隨後,徐九經又查出了幾個貪污受賄、欺壓百姓的胥吏,也一一將他們予以嚴懲。為防止胥吏在收稅時從中漁利,他重新查對了田畝人丁,記錄在冊,嚴格要求依冊徵收;同時,革去一切浮靡開支,並將百姓各種徭役減去了一大半。為免胥吏在審獄中徇私,從而釀成冤假錯案,他又採取了讓當事人當庭相對的辦法;審案之前,自己先行調查等等措施。

從此,屬吏們知道了徐九經的厲害,不敢繼續胡作非為;那些慣於舞弊者,情知自己不能再如往常,也只好主動引退。老百姓受到了實惠,從心眼裡擁戴這位「父母官」。

(二)

徐九經審案,既寬和又嚴峻。對待鄉民,他很少用刑,也不願置獄;而對那些仗勢橫行、殘害百姓者,則毫不手軟。

有一年,江南大災,米價飛漲,句容縣百姓掙扎在死亡線上。徐九經為民請願,希望朝廷發米賑災。但上面撥來的糧食僅僅數百石,還讓人平價購買。他認為:這些糧食不但遠遠不夠用,而且購買者也只能是那些有錢的人。於是,毅然由官府出資,將糧買下,讓人架鍋煮粥,分食饑民;然後又開倉放糧,讓饑民到倉領米;居住在山區路遠的,則讓他們從近旁富戶支取,再由官府給償給富戶,暫時解了饑民的燃眉之急。

不久,發現有些富豪,不但不把自己庫存的糧食借給那些貧苦人,反而囤積居奇,投機倒把。更有甚者,還趁火打劫,霸占民女。徐九經得知後,立即派人將那些惡棍抓到縣衙,先對他們進行了一頓痛打,再將他們投入大牢聽候發落。與此同時,又令人強行將他們家的糧食,分發給了附近的貧苦人。

此間,還出現了十七人合夥,搶掠饑民所領糧食的案件。徐九經聞訊後,又立刻派人去追捕,並將那伙匪徒遊街示眾,就地正法。

這些案例傳出後,惡人們一個個嚇破了膽,再也不敢胡作非為。所以,雖值災年,句容縣卻做到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三)

句容縣境內有座茅山,山上有些道觀。嘉靖皇帝篤信道教,經常派太監們前去醮神。這些太監早已吃拿成性,每到一處,索要無厭。徐九經得知後,心情十分沉重。這時,有人給他出主意說:應天府下屬那麼多縣,是不是將應酬太監的費用分攤一下。徐九經連連搖頭,說:「救災恤民,這是自古以來為官者的職責。鄰民即吾民,哪能忍心顧此困彼?」基於此,徐九經決定尋找一個既不擾民,又能應付那幫太監的辦法。找來找去,找到了兩筆款項:一是當地糧簿上有筆供他開支的例金,雖然現存無幾,卻可以按慣例,繼續向百姓徵收。二是在舊案卷上,發現了一筆過去沒收商人的銀錢,已作額外庫存多年。按現在的話,屬於單位上的「小金庫」。結果,他對例金不但分文未取,還下令革除了這項「亂攤派」;而對這筆額外小金庫的錢,則一面讓人將它取出來,一面上報巡撫,用以供太監們祭醮之用。

再說那些太監,由於他們久聞徐九經清嚴之名,心裡已有戒備;而今又探聽到他近日來的有關活動,也便沒敢太放肆,只是見好就收了。因此,句容百姓免去了一場大劫難。

事後,有人抱怨徐九經放過了一次討好升官的機會,他卻表示:「這樣的機會,倒是越少越好!」

(四)

徐九經別無所好,只是有個貪杯小飲的毛病。對過往句容的同僚故友,他從不饋贈,卻常常留他們同飲。在縣衙,原來有一個大園圃,是專為改善吏員們生活所用的。後來由於縣吏把心思全都用在了盤剝百姓上,致使那塊地漸漸被荒棄。徐九經發現後如獲至寶,公務之餘,常常帶領屬下去開墾。他們在那兒種植了瓜果蔬菜,在池裡放養了魚苗,還在其中一個角落,飼養了雞鴨豬羊。他認為:如此一來,不但能貼補屬下生活;還能用以待客,從而減輕百姓負擔,真是一舉兩得。

徐九經平日雖嗜酒,卻很少吃肉。他還親筆畫了一幅《青菜圖》,掛在了衙內牆壁上,並常常指著圖中的青菜說:「古人云: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無此味。」意思是:只有為官清廉,食些蔬菜素味,老百姓方可臉無菜色,不受饑寒。

九年過後,徐九經由於政績突出,而調任工部主事。縣民們強留不讓他走,拖了一個多月,也未能成行。後來,大人們不便再硬留他,就讓孩子們牽住他的衣服,哭鬧著不讓他離開。再後來,老人們見成命難以收回,只好含著眼淚,請他留下他畫的那副《青菜圖》,作為紀念。並問他還有什麼教誨的?他流著熱淚,說:「吾教爾等,惟儉與勤及忍耳。」於是,父老們又求他在《青菜圖》上補題了「勤、儉、忍」三個字,傳誦為「徐公三字經」,以作永久紀念。他離開句容縣後,老百姓對他的懷念不止,又在茅山上為他立了祠。

(五)

徐九經進京後,因政績優異而不斷升遷。但為時不久,因他只知忙於公務,而沒能奉迎上官,被嚴嵩死黨趙文華所憎恨,遭到了惡官趙文華的打擊報復,被罷官還鄉。這時,他已年近花甲了。

退居家鄉後,徐九經惠民之志絲毫未改:他為鄉裡辦義學,布施賑濟;遇到災年,又招撫流民,帶頭墾荒;為防天災,他還不顧年老體弱.四處踏視,「相土宜,通水利」。在他的影響下,他那做官的兒子們,也都嚴於律己,並受到當地百姓的交口稱讚。

徐九經享年八十五歲。在他病中,仍然心系句容縣的老百姓。一天,他在彌留之際,突然現出笑容,繼而拱手作迎接狀,並對家人說: 「茅山眾神來接我,我要走了!」講完這句話,隨之溘然離世。

當地的百姓說:「在徐九經去世的那天夜裡,有好些人都夢見他:身穿紅袍,騎著白馬,帶著幾位隨從,走進茅山祠,成了那裡的神仙!」

句容縣的百姓,得知徐九經去世的消息後,絡繹不絕的拜伏在他的祠前,祭祀這位三十多年前的父母官。

(事據《明史》《清官傳》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