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虞允文書生退敵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01月22日】

【原文】

南師已為遁計,允文(1)召其統制張振、王琪、時俊、戴皋、盛新等與語,謂之曰:「敵萬一得濟(2),汝輩走亦何之?今前控大江,地利在我,孰若死中求生!且朝廷養汝輩三十年,顧(3)不能一戰報國!」眾曰:「豈不欲戰,誰主者?」允文曰:「汝輩止坐王權之繆(4)至此,今朝廷已別選將將此軍矣。」眾愕(5)立曰:「誰也?」允文曰:「李顯忠。」眾皆曰:「得人矣!」允文曰;「今顯忠未至而敵已過江,我當身先進死,與諸軍戮力決一戰。且朝廷出內帑金帛九百萬緡,給節度、承宣、觀察使告身皆在此,有功即發帑(6)賞之,書告授之。」眾皆曰:「今既有主,請為舍人(7)一戰!」允文即與俊等謀,整步騎陳於江岸,而以海鰍及戰船載兵駐中流擊之。時水軍將蔡甲、韓乙各有戰艦,皆唯唯不動,乃急命當塗(8)民兵登海鰍船踏車。軍人說諭民兵曰:「此是必死之地,若齊心求生,萬一有得歸之理。」民兵皆然之。

布陳始畢,風大作。金主亮自執小紅旗,麾舟自楊林口尾尾相銜而出。金所用舟,皆撤和州民居屋板以造,及掠江兵渡舟,舟中之指可掬(9)。敵始謂採石無兵,且諸將盡伏山崦(10),未之覺也,一見,大驚,欲退不可。敵舟將及岸,南軍小卻。允文往來行間,顧見時俊,撫其背曰:「汝膽略聞四方,今立陳後,則兒女子爾。」俊回顧曰:「舍人在此。」即手揮雙長刀出陳。江風忽止,南軍以海鰍船沖敵舟,舟分為二。南軍呼曰:「王師勝矣!」遂並擊金人。金人所用舟,底闊如箱,行動不穩,且不諳(11)江道,皆不能動,其能施弓箭者,每舟十數人而已,遂盡死於江中。有一舟漂流至薛家灣。薛家灣者,採石(12)之下數裡,有王琪軍在焉,以勁弓齊射,舟不得著岸,舟中之人往往綴屍於板(13)而死。是役也,戰艦終不出,允文追蔡、韓二將,各鞭之百。金士卒不死於江者,金主亮悉敲殺之,怒其舟不能出江也。

(出自《續資治通鑑 第一百三十五卷》)

【注釋】

(1)允文:虞允文(1110年―1174年),字彬甫,為隆州仁壽人(今四川人)。自幼勤奮好學,《宋史》稱其「六歲誦九經,七歲能屬文」,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及第。他是南宋著名的丞相和軍事家。
(2)濟:渡,過河。
(3)顧:(一)文言文連詞,反而、卻的意思。(二)回頭看,泛指看。
(4)繆:錯誤。
(5)愕(音惡):驚訝。
(6)帑(音躺):古代指收藏錢財的府庫或錢財。
(7)舍人:謙辭,多指親屬中比自己年紀小或輩分低的。
(8)塗:道路。通「塗」。
(9)掬(音局):雙手捧取。
(10)崦(音煙):指日落的地方。
(11)諳(音安):熟悉。
(12)採石:采石磯,今安徽馬鞍山市。
(13)綴(音墜)屍於板:抱著船板。綴,連接。

【語譯參考】

江南的宋軍已做好逃跑的準備,虞允文召集統制張振、王琪、時俊、戴皋、盛新等人與他們談話,對他們說:「敵軍萬一渡過長江,你們跑到什麼地方去呢?現在前面扼守著長江,地利在我方手中,與其逃跑,不如拚死一戰死中求生!況且朝廷養你們三十年,卻不能一戰報效國家!」大家說:「難道我們不想作戰嗎,只是誰來指揮呢?」虞允文說:「你們只是因為王權的錯誤指揮才到了這個地步,現在朝廷已另選將領來統帥這支軍隊。」大家驚訝地問:「是誰呢?」虞允文說:「是李顯忠。」大家都說:「選對了勝任的人了。」虞允文說;「現在李顯忠還沒到,而敵人已經要過江,我自當身先士卒衝鋒死戰,與各軍同心協力決一死戰。而且朝廷撥出原屬皇室開銷的內帑金帛九百萬緡,所發給的節度使、承宣使、觀察使的委任狀都在我這裡,有功勞的人立即發給金帛獎賞,填寫委任狀給以任命。」大家都說:「現在既然有指揮的人,請允許我們為了舍人而拚死一戰。」虞允文隨即與時俊等人商量,在長江岸邊排列嚴整的步兵、騎兵戰陣,而用海鰍小船和戰船運載水兵布防在長江中流截擊敵軍。當時水軍將領蔡甲、韓乙各有戰艦,但都只是口頭上接受命令卻按兵不動,於是急忙命令路上的民兵登上海鰍船踏車。軍中將士告訴民兵說:「這裡是必死之地,如果大家齊心死裡求生,還有僥倖得以回去的希望。」民兵都認為說的對。

排列陣勢剛剛結束,狂風大作。金主完嚴亮親自拿著小紅旗,指揮戰船從楊林口首尾相接開了出來。金軍所用的船隻,都是拆和州百姓房屋的木板建造的,還有奪長江守兵的渡船,船中被砍下的手指多得可用雙手捧起來。敵人開始認為採石沒有守兵,而且宋軍各位將領都掩藏在山凹間,敵人沒有發覺,一旦看到,大吃一驚,想要退回,已無路可退。敵船將到岸邊,江南宋軍稍微後撤。虞允文在軍陣中往來巡視,看見時俊,拍他的背說:「你的膽略傳遍四方,現在站立在軍隊後面,就成了像小孩女子那樣膽怯的人了。」時俊回頭說:「舍人還在這裡啊!」立即手揮雙長刀衝出陣前。江風忽然停止,宋軍用海鰍船衝撞敵船,敵船被撞成兩半。宋軍大喊:「朝廷官軍打勝了!」於是就擊退金軍。金軍所用的船,船底寬闊如同箱子,行動不便,而且不熟悉江道,都無法移動,能放弓箭的,每隻船上也不過十幾個人而已,於是都死在江中。有一隻船漂流到薛家灣。薛家灣位於採石下游數裡之處,有王琪的軍隊駐守在那裡,使用強弓同時發射,船無法靠岸,船中的人大多抱著船板而被淹死。這次戰役,戰艦終究沒有出戰,虞允文追究蔡甲、韓乙二將的責任,分別鞭打一百下。金國士卒沒有死在江中的,金主完顏亮都把他們殺死,發泄金國船隻不能渡過長江的怒火。

【研析】

宋淮西守將建康府都統制王權不戰而遁,而新任李顯忠尚未到職。宋廷命中書舍人虞允文為督視江淮軍馬府參謀軍事,到採石犒師。虞允文見宋軍中無主帥,而金軍已準備要渡江,原本只為犒師的虞允文只有負起重任,親自督師,向當時軍心散漫的士兵曉以大義,這番演說成功地把士兵團結起來,並大大振奮了軍心,終於以一萬八千的兵力與百萬金軍決戰於采石磯,結果金軍大敗,贏得了著名的採石大捷,此乃歷史上有名的書生報國故事。

試想宋朝當時的情況,武將常常評估沒有勝算把握,就棄城而逃,何況虞允文是一介書生。他只是奉命犒師,督戰非他的職責,但在臨危之際,卻毅然決然的負起衛國的重責大任,其忠勇情操可見一斑,無怪乎劉綺感嘆,擊退敵軍的功勞,竟然出自於書生手中。此後他得到宋孝宗的重用,不斷籌劃由四川出師北伐,以圖光復中原,最終積勞成疾,於1174年病卒。而宋孝宗在他死後就失去了收復中原的鬥心,從此不再打算收復中原。但虞允文的報國事跡仍廣為人傳頌,名留青史。

【延伸思考】

1.虞允文能以懸殊的兵力打敗金軍,其戰勝的因素是什麼?請分析之。
2.虞允文乃一介書生,卻成為軍事家,你認為其智慧源自何處?
3.如果你同虞允文般,面臨強敵壓境的窘面,你會如何處理?

【參考資料】

1..《白話續資治通鑑》(第八冊)沈志華 主編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