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李浩風裁素高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03月08日】

【原文】

浩(1)天資質直,涵養渾厚,不以利害動其心。少力學為文辭,及壯益沈潛理義。立朝慨然以時事為己任,忠憤激烈(2),言切時弊,以此見忌於眾。平居未嘗假人以辭色,不知者以為傲,或譖(3)於上前,上謂:「 斯人無他,在朕前亦如此,非為傲者。」小人憚之,誘以祿利,正色不回,謀害之者無所不至(4),獨賴上察其衷,始終全之。為郡尤潔己,自海右歸,不載南海一物。平生奉養如布衣時,風裁素高,人不敢幹以私雲。

(出自《宋史 卷三百八十八.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注釋】

(1)浩:李浩,字德遠,其先居建昌,遷臨川。浩早有文稱。紹興十二年,擢進士第。南宋孝宗即位,以太常丞召。
(2)激烈:高亢激昂。
(3)譖:說別人的壞話,誣陷,中傷。
(4)無所不至:到處都有。

【語譯參考】

李浩天資質樸正直,修養樸實厚重,不因為利害動搖他自己的主張。年輕時努力學習做文章,等到壯年後更是潛心研究義理。在朝廷執政慷慨激昂,把當時的國事當作自己的責任,忠心奮發高亢激昂,所言都切中當時弊端,因此眾人都忌恨他。平時從不曾給人笑臉,不了解他的人認為他很傲慢,有人在宋孝宗面前說他的壞話,宋孝宗說:「 這個人沒有別的,在我面前也是如此,不是傲慢無禮之人。」小人害怕他,想用祿利來引誘他,他正直的本色也沒有改變,想謀害他的人到處都有,唯獨宋孝宗體察他正直的心意,才始終保全了他。做地方官時尤其潔身自愛,從海右回來,沒帶回來南海的一件物品。一生的衣食奉養像沒當官以前一樣,風骨一貫高超,人們不敢用私情來冒犯他。

【研析】

一個人人格的養成,來自於其環境與所受的教養。李浩他從年輕時就努力學習寫文章,可見他是個飽讀詩書的人,早已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而到壯年後潛心研究義理,也與做學問脫不了關係,完全是一副書生本色,不卑不亢,一切遵循道統,力行於現實社會中。故當官時,勇於直諫,盡本分忠於國家,使得其他同僚忌恨他,小人害怕影響其利益,想要以利祿引誘,亦不為所動。不妻言笑的神情,缺乏親和力,讓人以為他傲慢,唯獨宋孝宗識察他正直的心意,能全力護著他。當他從外地當官回來,也沒帶回一物,其廉潔可見一斑。因為縱使他當官了,仍然節儉如初,沒有增加物質需求,所以能拒絕誘惑,不接受人情請託,堅持著自己既有的風範。

【延伸思考】

1.李浩「不妻言笑」與我們常說的「笑臉迎人」,你覺得此不同的面貌,各有何優缺點?
2.一個人要堅持不為名利所動,是相當困難的事,李浩為何能做到?
3.請你就千裡馬需要伯樂賞識才能發揮作用,談李浩能留下風骨美名的原因?

【參考資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譯下》門歸 主編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