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07月09日】
一、不苛責小吏下人
韓億,是宋代雍丘(今河南杞縣)人。官至尚書左丞,太子少傅。
尚書左丞韓億,每當發現官員計較小吏及下人的過失,對他們苛刻斥責時,他都極不愉快。
他說:“現在,正當天下太平盛世,就是那些昆蟲草木,也要使他們各得其所。當今的學士中,上者希望將來能當上公卿,次者也想當個侍丞;至少也想成為京師幕僚。他們這些小吏和下人的一家老小,都在指望著他們去養活。怎麼能讓他們因小失大,枉度盛世呢?對於他們的過失,要循循善誘,諄諄教導才是。”
二、不風流處卻風流
沈特被貶到筠州(今屬浙江)做官,買了一個少女為妾,帶著她一同前往筠州。
七年後,沈特與她一起回到原籍老家。剛一回來,就告訴她的父母,為她準備嫁妝,舉行婚禮。
原來,沈特這七年中,貶中自勵,勤於公職,謹守禮法,從無非禮之舉。這妾仍是處女。
有人讚揚沈特的美德,寫詩道:
昔年單騎向筠州,
覓得歌姬共遠遊。
去日正宜供夜值,
歸來渾未識春愁。
禪人尚有香囊愧,
道士猶懷炭婦羞。
鐵石心腸延壽藥,
不風流處卻風流!
三、師生如父子
顧潤之是俞觀光的學生。俞觀光無子女,當他有病時,顧潤之為老師俞觀光端湯熬藥,日夜照顧他,情同父子。醫生為之感動,不忍心接收顧潤之交付的、為老師俞觀光看病的錢。
俞觀光老師死後,顧潤之在家為老師守孝,人們為顧潤之的舉動所感動,也紛紛前來弔唁。
顧潤之把老師俞觀光安葬在自家的祖墳,恭恭敬敬地祭祀。他說:“老師活著,理應由我贍養;老師死了,理應由我殯葬。如果老師活著,就尊重他;老師死後,卻視如草莽:那是仁義君子所做的事嗎?”
四、 賢相宋?
宋?,唐代時的南和(今河北省)人。官至尚書右丞相。
唐玄宗過崤谷關時,發現道路難行,於是就想罷免河南尹等官員。宰相宋?說:“陛下以此罪制裁他們,只會給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
皇帝聽後,收回了成命。
宋?又說:“陛下聽從了我的勸告,赦免了他們,我恐怕有代君受德之嫌。請將他們帶罪召入朝堂,指出他們的過失後,讓他們改過自勵。再當場赦免。”
唐玄宗又接受了他的意見。
五、人窮,卻盡力做好事
道民(人名)家在江邊有一片貧瘠的鹵田,秋收時只收得不滿十鍾(古代計量單位,十釜為鍾,合六斛四鬥)的稗子,磨碎後讓每個人吃了一碗,而家中嗷嗷待哺者,就有數十口。還有來自四面八方的過往的饑民,時時在座。
道民不忍心獨自吃飯食,便將這些飯分給眾人,一人一匙。人們雖然吃不飽飯,但卻都很高興。饑民們說:“不飽其飯,而飽其意。”
道民家裡很窮,但是他活一日,就為世人做一件好事,直到死而後已。
六、救人一命
羅念庵,人稱羅公,品行高潔。一次回家時身無分文,經過蕪湖時,患了急病,便請老友項東甌為自己治病。
這時,有一富商,犯了死罪,願出千金求免死。項東甌想用商人的錢,來救濟羅公,羅公卻不答應。
後來,他又思考再三:“現在,那個富商的命,正握在項東甌的手中。項東甌會不會因為我不收錢,而不免其死罪?”於是,便給項東甌寫信,表示感謝,並為商人說情,免其一死。
最終,商人得以免死,卻不知是羅念庵救了他。
(以上均據明代鄭瑄《昨非庵日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