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人生在世,忠信為旨(外四篇)

陳必謙


【正見網2010年07月02日】

一、犯顏直諫者,日後定靠得住

東晉大將軍王敦死後,王應想投奔江州的王彬,王含想投奔荊州的王舒。王含問王應說:“大將軍平時與王彬關係怎麼樣,你為何要投奔他?”王應說:“正因如此,我才投奔他。王彬在我們強盛時,能夠和我們和平相處,但不奉承迎合我們。當我們身處逆境時,他們必有同情之心。而荊州王舒只會見機行事,做表面文章,這種人行事,怎麼會可靠呢?”

後來,王舒果然把投奔他的王含父子,沉入江中。而王彬聽說王應要來,悄悄備船去迎接他,善待他。

從前,有人上書當朝宰相說:“依附於相公的人,日後是靠不住的。而對您敢於犯顏直諫的人,日後才不會忘本。這種人,真正是靠得住的。”這的確是至理名言啊!

二、人生在世,忠信為旨

閻敞,漢代人,字子張。他在擔任郡掾(官職名)時,太守第五嘗(人名)被朝廷徵調時,曾把自己多年的薪俸一百三十萬兩銀子,交給閻敞保存。

後來,第五嘗全家都病死了,僅剩下一個九歲的孫子。第五嘗臨死前告訴家人:有三十萬兩銀子,寄放在閻敞那裡。第五嘗的孫子長大後,試探的向閻敞提起此事。

閻敞一見第五嘗的孫子長大了,不禁悲喜交加,連忙取出銀兩,交給第五嘗的孫子。第五嘗的孫子說:“我爺爺當時說是‘三十萬兩’,你怎麼給我‘一百三十萬兩銀子’呢?”閻敞說:“確實是一百三十萬兩。可能你爺爺臨死前糊塗了,記錯了,你不要疑惑。”

三、此銀既不可用,亦不可誤別人

孫蜃川的先祖,淳厚樸實。一次賣東西,別人給他假銀二兩,他後來才發現這銀子是假的。

他心裡便想:“此銀不能用,也不能用來欺騙他人。”

於是他來到東湖岸邊,往水中走數十步,把銀子扔到深水中去了。

四、 舍己而為人

鄉鄰在張日方的家中,存放有五萬兩絲線。

張日方在家閒居時,有一天,不巧他家失火,家產都被燒了。張日方在火中,不顧自家的財產,而是先把鄰居存放的絲線抱出來,然後如數送還給了那位鄉鄰。

五、願與天下人共食之

暢師文,元代時的南陽人,做過令史。延祜初年,拜翰林學士。卒,追封魏郡公。

暢師文做大平路總管時,家中米糧盈屋,而鄉中有餓死者。他說:“我家只有這幾口人,什麼時候,才能吃完這許多糧食呢?”便招呼那些貧窮的鄉鄰,來家隨意取米,“願與天下人共食之”。

(以上均據明代鄭瑄《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