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積了德,還找差距(外五篇)



【正見網2010年06月30日】

一、積了德,還找差距

隋朝時曾任魏廣平王參軍(官職名)的李士謙,有數千石穀子,他都借貸給了鄉親。不巧當年糧食欠收,鄉親們無力償還,李士謙就把這些欠糧人召集起來,設酒宴招待他們,並當場把欠條燒掉,宣布不要他們償還了。

第二年,借貸者獲得了大豐收,紛紛帶米來還,李士謙全都拒絕了。有人說:“您的恩德很大,這是在積陰德啊!”

李士謙說:“在人們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所積的德,叫做陰德。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我今天的所作,大家都知道,這怎麼能算陰德呢?我的差距還很遠!”

二、馮道儉約而有德

馮道,五代時人,官至太師兼中書令。他為人忠厚勤儉。在隨軍當書記時,他卻住在一個茅草棚裡,睡在草堆之中,與他的士兵同一器皿吃喝。

部下把搶來的美女送給他,他單獨為她們安排住室,並打聽到她們的家址,將她們送回。

馮道父親去世這年,正值年景不佳,他拿出所有的糧食,以救濟周圍的人。

馮道解甲歸田後,自耕自食,看到有的人家的田荒蕪,沒有能力耕種時,他就在夜裡悄悄安排人,去幫他耕種。

三、 曹彬仁義下江南

曹彬,是宋朝河北靈壽縣人,曾任成德節度使,後升任檢校太師兼侍中。為宋代名將。

曹彬在任期間,曾經率部隊下江南,圍攻金陵(今南京)城,城裡面的人,已無路可逃。曹彬令士兵慢慢推進,希望李煜(南唐國主,世稱李後主)出來歸降,並讓人轉告說:“南唐滅亡已成定局,可惜的是一城百姓將蒙受災難,若能投降,實為上策。”

在金陵城快要被攻破之時,曹彬忽然說自己有病,他的部下眾將,前來看望,曹彬說:“我的病並不是藥所能醫的,如果諸位能恪守戒律,不誤殺一人,我的病自然就會好。”

眾將士當即焚香發誓:“絕不濫殺無辜!”第二天,城被攻破,李煜也歸降了。

曹彬率大軍凱旋入城,安定民心。他施行仁道,未殺無辜。為百姓所稱讚。

四、救出眾人後,主動辭官

崔篆在王莽執政時,擔任建新大尹,他看到當地的牢獄都關滿了犯人,不由得落下淚說:“他們都犯了什麼法而身陷囚牢,競致這麼多人?”經過審理,隨即放走了兩千多人。

他的部下害怕上司追查責任,跪下與他爭辯,他說:“邾文公不因一人影響全體,我應當效法他。即使把我殺了,能救出兩千多人,我也情願一人承擔。”事已辦妥,崔篆主動辭官而去。

五、救人於落難之時

趙鼎,山西聞喜人,曾任宋代尚書、右僕射。

趙鼎被宋代奸臣秦檜害死後,由他兒子送往老家埋葬。為了陷害與趙鼎交往的那些健在的大臣,守臣章傑密派常山縣尉翁蒙之前去搜查,查抄趙鼎的遺物。

但翁蒙之是忠義之士,提前派人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趙家的人。當搜查的官兵趕到時,趙鼎的往來書信、刀劍等,早已焚燒或轉移了,趙家及其親友,躲過了一場災難。

這多虧了翁蒙之的暗中相助。

六、朱元璋的仁心

元世祖忽必烈,把宋代皇帝諸陵墓給挖了,取走了裡面的珠寶後,把眾皇帝的遺骨,葬於南宋故都杭州故宮內,並用佛塔壓在上面,又把理宗皇帝(南宋皇帝趙昀)的頭顱打開,做為僧人的器皿。老百姓聽說後,都感到很寒心。

明太祖朱元璋,就此事對元朝遺臣、翰林侍講學士危素說:“南宋這些皇帝,也沒幹太失德之事,與元朝又非世仇,元已乘勢把宋滅了,何苦還要幹這殘忍之事?”便命令北平守將吳勉,去查找遺骨所在,果然在僧人的住處找到了,即讓暫埋在京城之南。到紹興府的官員,送來南宋皇帝的群陵圖時,即妥善安葬於故陵。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