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積德成大貴(外四篇)

華翰


【正見網2010年07月07日】

一、何隨遇盜

何隨,晉代的江陰(今江蘇江陰縣)人。官至郡太守。

何隨家有一片竹園。有一次,他在竹園裡,看見有人在偷他家的竹筍。他擔心盜竹者看見,會恐懼逃竄,致使竹刺其腳。於是,他就脫掉鞋子,赤腳輕步的回到家中。

二、董仙杏林

董奉,是三國時吳人,老家在侯官(今福州)。他是當時的一位名醫,醫德高尚。

董奉居住在廬山,為人治病,不收病人的錢財,但要求重病者,經他治癒後,栽杏樹五棵;輕病者,經他治好後,栽杏一棵。

數年過後,他共得十萬多株杏樹,蔚然一片,名為杏林。杏子成熟後,董奉在杏林中建一倉庫,並召示買杏者:來這裡買杏,不收錢,但須以買杏之器,盛滿糧食,把糧食放進倉庫,作為買杏的代價。

董奉用這些糧食,賑濟了許多窮人。人們紛紛敬稱之為“董仙杏林”。

三、周濟親友

薛戎,是唐代的寶鼎人,任浙東觀察。

薛戎將他的俸祿,都用來救濟了遠近親戚。臨終前,又將自己的全部財產,分給了眾多窮苦的下屬,並說:“我死後,你們可以用這些錢財,作為回家的盤纏。”眾親友及下屬,都哭著走了。

四、德義兩全

沈介庵在順德(今河北刑台)做縣令時,有人毆打其母,打得頭上布滿了傷口。他父親去告官,那個兇手,被叛了死刑。

後來罪犯的父親,來要求把自己兒子的刑判輕一些,他哭訴道:“我恨我兒子,只是遺憾:我還沒有孫子。”

沈介庵說:“那好,我知道了,你回去吧。”此後,沈介庵以犯人有病為由,讓犯人的妻子,日夜陪伴他。

一年以後,這個犯人有了兒子。這時,才將兇犯處了死刑。

五、 積德成大貴

張詠,號乖崖,宋代鄄城(今山東省)人。官至兵部尚書。

張詠在成都任職時,常做一個特異的夢,便請老朋友黃兼濟來給他圓夢。

黃兼濟聽他講完了所做的異夢,又看了他的氣色,便對張詠講:“你這是將得大貴之兆(後來,張詠官至兵部尚書)。你這幾年,做了哪些積德之事?”張詠回答說:“也只是每年麥熟後,拿出三萬緡錢收購;待到來年,青黃不接時,再以原價賣出。這樣做,對己無損,卻有益於窮人。”

黃兼濟聽後,讚嘆不已,便讓張詠坐下,然後,給他施禮道:“現在的士大夫,都應該仿效你的義舉。如果官府能發布條例,把你的做法,加以推廣,百姓將受大益。”

(以上均據明代鄭瑄《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