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1年02月25日】
一、呂蒙正事事自我反思
呂文懿公(呂蒙正)剛辭去宰相的位置,回到故裡,百姓尊敬他,如同敬仰泰山北鬥一樣。
鄉裡有一個人喝醉酒後,辱罵他,他不為所動,更不生氣。僕人想打那個酒徒,呂蒙正對僕人說:“不要和喝醉酒的人計較。”然後,呂蒙正閉門思過:仔細想自己在這件事情中,究竟有什麼過失。
一年之後,呂蒙正聽說:那個喝醉酒罵過他的人,犯了死罪,被關進了監牢。
呂蒙正後悔的說:“我當時如果稍稍責備他幾句,送他到官府懲罰他一下,可以因為小懲罰,而阻止他犯更大的錯。我當時只想到自己為人要厚道,卻沒有想到竟致於姑息養奸,使他發展到今天犯罪的地步。”
呂蒙正就是這樣,事事處處自我反思。
下載方法:按滑鼠器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目標文件保存為…」(Save Target As...)。
二、李離悔過,殺身成仁
晉文侯任命李離為大理(官職名),結果李離由於偏聽讒言,而錯殺了人,於是他便將自己綁在庭上,請求處死。晉文侯說:“這是你屬下官吏的罪,不是你的罪。”
李離回答說:“我身為長官,沒有把位子讓給下屬官吏;我享受厚祿,也沒有把俸祿分給下屬。現在偏聽而錯殺無辜,卻讓下屬承擔死罪,這是沒聽說過的事。我不能原諒我自己。”
晉文侯說:“你一定認為自己有罪,那我也有罪。”
李離說:“您認為我能夠兼聽細察,能夠替您解憂排難,所以任命我為大理。而現在我偏聽偏信,錯殺了無辜,理當判死罪,與您有什麼關係?”
晉文侯說:“你丟棄官位而伏法,會使國家滅亡,這不是我想看到的。快走吧,不要再讓我擔憂了。”
李離說:“政局亂,國家危,是君王應擔憂的;戰事敗,士兵亂,是將軍應擔憂的;而沒有能力侍奉君王,占據官位而辦事糊塗,這是無功受祿,我不能這樣損害自己的清白,開啟長官犯罪而不受懲處的惡例。《論語》講:‘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李離說完後,便拔劍自刎了。
高尚的人,聽到這件事後,感嘆道;“李離是一位真正誠心悔過的志士仁人。他對自己嚴格要求的精神,他為官執法先從自身做起的作風,是值得一切官吏認真學習的!”
三、主人糊塗,不如門客
梁代的蕭恪,在擔任雍州刺史的時候,把政事完全委託給手下的人去辦理。一時間,賄賂成風。門客中有江仲舉、蔡遂、王台卿、庾作容幾個人,收賄多,積蓄也多。
於是,民間傳出一首歌謠:“江有千萬,蔡有五百,王有新車,庾有大宅。”梁武帝聽到這個民謠後,又加上一句:“主人糊塗,不如門客。”然後,把這首歌謠,拿給蕭恪看。
蕭恪看後,十分慚愧,於是開始謙虛學習,認真理事。後來他把雍州治理得很好,政績頗佳。
四、人有過失,非其父兄,孰肯誨責?
一個人有了過失,如果不是他的父兄,誰會去教誨責備他?如果不是他的莫逆之交,誰會去勸諫開導他?一般的人,不過是在背後議論議論罷了。所以,能得到別人的批評指責,實在是難得的好事。
品德高尚的人,惟恐自己有過失,總是留心別人的指責,然後道謝並努力改正。而品德低下的人,聽見別人的指責,總是喜歡爭辯,甚至發展到斷絕往來,或者打起官司的地步。這種人真是愚蠢。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