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1年10月15日】
吳起(紀元前-381年),戰國時代的軍事家。他是一個只修理別人,卻不修理自己(就是以理修人,而不以理修己)的人。
先請看他是怎樣以理修人的 :
有一回,魏武侯渡西河,順流而下,渡了一半,回頭對吳起說:「真壯美啊,河山這樣的險固,這是魏國最可寶貴的!」
吳起回答說:「國家依靠的是德政,而不是險要的地形。從前的三苗氏,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大澤。但是他們不講求道德仁義。大禹就消滅了他們。夏桀居住的地方,左有黃河、濟水,右有太華山;伊闕山在他南邊,羊腸之險在他北邊。但是夏桀執政,不講仁愛。最後,商湯就放逐了他。殷紂王的都城,左有孟門山,右有太行山;恆山在他的北邊,黃河流經他的南邊。但是殷紂王執政,不施恩德。於是周武王就誅滅了他。由此看來,國家依靠的是德政,而不是險要的地形。假若君王您不搞好德政,那麼現在船上的這些人,都會變成您的敵人。」魏武侯說:「講得好!」
吳起要別人講究德政,講究仁愛,博施恩德。但是他本人卻為了貪圖功名利祿,而竟致「殺妻求將」。當上了將軍以後,又與別人爭功比譽,貪戀女色。吳起的母親病重,他不回去孝養;母親死後,又不回家奔喪、守孝。曾子瞧不起他,並與他斷絕了師徒關係。可見吳起確實不能以道德律己。
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說:「社會上稱道軍旅戰法的人,無不稱道《孫子》十三篇和吳起的《兵法》。這兩部書,社會上流傳很廣,所以我不加論述。只評論他們生平行事所涉及到的情況。俗話說:「能做的未必能說,能說的未必能做。」孫臏算計龐涓的軍事行動是英明的,但是他自己卻不能預先避免刖足的酷刑。吳起向魏武侯講:憑藉地理形勢的險要,不如給人民施以恩德的道理,然而他(指吳起)一到楚國執政,卻因為刻薄、暴戾、少恩,葬送了自己的生命,結果死得很慘(被反對吳起的人,用亂箭射死)。可悲可嘆啊!」
正是:
「人皆知滌其器,莫知洗其心。」(唐代馬總)
「苟能以攻人之心攻己,則過失不勝其攻矣。」(宋代王令)
「見利思義,見賢思齊。」(古訓)
「身加一日長,心覺去年非。」(唐代劉禹錫)
(事據《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