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教子(十九):繪本讀得好 數學必無憂

劉如


【正見網2017年10月04日】

在繪本教育中,當父母放下自己的執著,一心只為給孩子帶來快樂時,必然不會把自己的喜好和閱讀方式強行推給孩子,一般情況下孩子自然就會對繪本著迷,上學後不僅國語成績優秀,連帶數學成績也會因此十分穩固,原因何在呢?

理解力與算數的關係

雖然在幼兒時期,我們一直強調繪本的教育,切莫急功近利,把繪本當作學習任務來規定孩子如何讀繪本,使得孩子厭惡讀書。然而,只要父母懂得尊重孩子的個性喜好和接受能力,在無關道德錯誤引導的前提下,給出最大限度的閱讀自由,孩子就會持續不斷地接觸繪本,閱讀力和想像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自然提高,這種無求自得的結果,最終還是會給將來的學校各科成績打下難以想像的堅實的基礎。

這一期,我們一同探討經由繪本閱讀得到的理解力,究竟會跟數學的成績能否優秀、是否穩固有何直接關係呢?

還是從小學的最簡單的算數說起吧,據說很多日本私塾的老師都發覺,將來升中學,升高中的考試,很多學生不會解答,成績上不去的原因,往往出在最基礎的對題目的理解上,一旦小學開始出現這個問題,就會導致中學高中越來越跟不上,厭惡學習的禍根就來源於此,許多高中輔導,要解決的居然是小學時候的基本問題。因此,從小培養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實在是太重要,直接關係到各科成績,關係到將來孩子是否能夠有自信好好上學。

我們來看最簡單的小學加減計算。比如:3+4;8-5,這些直接列出數字加減的計算題,只要掌握計算方法,就能輕易得出答案,然而,面對不直接給出數字計算的問題,需要自己理解後,判斷如何加減,自己列出數字來計算,不少孩子就不知如何是好,判斷不了了。

比如加法題,媽媽買了7個橘子回來,家裡原先還有三個,那麼現在家裡有多少橘子?比如減法題,蘿蔔共有5根,被兔子吃掉了兩根,現在還剩下幾根呢?等等這些問題,就必須能讀懂理解了題目的意思,才能列出正確的數字去加減,來得出答案。

不少孩子即使掌握了數字計算的技術,但是數字和食物等實體的東西之間的關聯,加法和減法該如何運用,並不真正理解,因此,很多孩子對於直接給出數字算式的題目,即使非常得心應手,但是一旦碰上需要理解事物之間關係的題目,就會如臨大敵,非常困惑緊張。

想像力關係到理解力

這位日本媽媽尤其提到,閱讀題目後,要想能理解問題說的是什麼,要自己如何計算,就要對發生了什麼事,如何發展,然後是什麼結果,都能在自己腦中浮現出來,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想像力。

隨著學年的增高,問題就會越來越複雜,甚至越來越抽象,想像力的作用就會越來越大。比如這樣一個中學問題:80克的水中,放入3克的食鹽,濃度是百分之幾?如果直接列出算式,估計都會計算,或者做多了,得到訓練,不理解也能直接猜出如何列出算式,然而遇到進一步問:再加入2克鹽,濃度是多少?不少孩子就要被障礙住了。

這位媽媽說,如果孩子常常翻閱繪本,喜歡想像,他們自己就會邊讀題目,邊在腦中想著這樣的情景:拿來一個杯子,裝入80克的水,然後從媽媽的廚房用量勺量出3克的鹽,倒進去,攪拌,看著鹽化成像煙霧一樣升起,與水融為一體。那麼再量出2克,再放入杯中,一定更加咸了,濃度應該是增加了,而不是變薄了,這個判斷,就是想像的結果,就像自己親自做過一樣,又加入2克鹽,當然與原先的鹽合在一起,不可能變少,只能是增加,那麼濃度還能減去嗎?自然不會,可是不少孩子就猶豫不決,不會計算了。

解題中的閱讀力 並非人生的全部

那麼是否孩子不具備良好的想像力,不具備良好的閱讀力,我們就要為他的成績過於擔憂,趕緊從現在開始逼著孩子看書,閱讀繪本呢?假如孩子就是不喜歡看書,真的就會人生暗淡嗎?是否需要為了得到良好的成績,這一眼前的結果和目的,來追求高水平的閱讀力呢?

到底追求閱讀力,是為了什麼呢?僅僅為了考試成績嗎?如果這樣想,就很容易發現不了,或者埋沒了自己孩子具有的獨特天賦,和獨自擁有的即使不愛看書也具備的某方面的解讀力。所謂天賦英才各不相同,孩子不可能按照父母一廂情願的願望來成長,來具備什麼樣的個性喜好和才能,以寬廣的心態和長遠的目光面對自己想盡辦法也不愛看書的孩子,更加重要。關於這一點,我們下期再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