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以送經書為謝禮:妙哉!(故事三則)

林靈


【正見網2012年07月31日】

一、以送經為謝禮:妙哉!

崑山地區的徐母許太夫人,是翰林公徐錫余之母。她持齋好善,禮誦不停。崇禎丁丑(1637)年冬,是她的六十大壽。這一天,她只是修福齋僧,用親友所送的禮金,刻印佛經許多部,用素菜招待親友,飯後,她把所刻的佛經,每人各贈一部。

聽到此事的人,無不羨慕,個個稱善。徐母許太夫人,以後身體康強長壽,子孫發達。

他人做壽時,用酒肉腥膻應酬客人,反招短壽之因。徐母許太夫人,用法味酬恩,就種下了長生之果。誰得誰失,何去何從,請平靜心態,仔細思考。
   
二、張冰庵福事酬賓

崑山地區的張冰庵,他家代代修德,虔奉三寶。張公尤其精通教乘,雅志禪宗。康熙己未(1679)年秋天,是張公六十大壽,送禮的人接踵而至。張公就將禮金匯集起來印刷數種經書。他的回禮,也學習徐母許太夫人的榜樣,只用素食待客,片鱗、只鳧,都沒有傷害。
   
親友賀壽,世人都認為是喜祥之舉,實際上完全不對。人若修善,自然享受長壽。何必大張旗鼓,去請人人來賀?唐虞以前,人的壽命,大多都有一百多歲,卻無賀壽之名。此後,人的福德漸薄,壽命漸短,所以壽賀漸開。嗚呼!這正是三災將至、人壽短促的預兆,不可不知。張冰庵先生的所作所為,真是與平常人大不相同啊!
   
三、袁午葵布施壽禮

武林人袁午葵,樂善不倦。康熙己卯(1699)年孟夏,正值五旬之誕,與他有交往的社會士紳,聚集壽禮來祝賀。袁午葵公無法拒絕,就匯集大家到景德寺,把所有壽禮,全部布施救濟貧人以及孤寡殘疾者,並且自己再拿出幾金,貯存到同善會中,以作答謝。
   
果子成熟的時候,落地已經指日可待;樹木長大的時候,砍伐已經就在近期。因此,聰明的人過了中年後,就應當把家室作旅舍想,把眷屬作同伴想,把光陰作少水魚想。如果等到眼茫茫,發蒼蒼,齒牙動搖之後,還要放肆殺生,迷而不悟,那麼此人也太愚蠢了。

(均據清代周思仁《安士全書》)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