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成語:百川歸海

陳必謙 整理


【正見網2013年03月15日】

【釋義】川:河流。表示眾多的事物匯集在一起,也比喻大勢所趨,眾望所歸。

【近義;反義】眾望所歸  大勢所趨;分崩離析

這個成語出自《淮南•汜論訓》。西漢的思想家、文學家淮南王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他召集門人編寫了一部《淮南》。其中有一篇《汜論訓》,講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些情況,它的基本觀點是正確的。文章中寫道:“我們的祖先早先在山洞裡和水旁邊生活,衣著非常簡陋,生活十分艱苦。後來出了聖人,他們帶領人們建造居室,這樣人們才從山洞裡走出來,住進了可以躲避風雨寒暑的房子。聖人又教人們製造農具和兵器,用來耕作和捕殺猛獸,使人們的生活比過去有了保障。後來,聖人又制禮作樂,訂出各種各樣的規矩,使人們有了禮節和約束。對於古代的制度,不適合現在的,就應該廢除;適合現在的,就應該發揚。就像來自不同源頭的江河,最後都會流入大海一樣,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為了治理社會。符合社會發展的東西,人們需要的就會發揚。像百川歸海一樣,聲勢也會越來越壯大。

這裡的百川歸海,也有把分散的東西,聚集到一起的意思。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