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3年06月14日】
【原文】
lìng wēi huá biǎo ,dù yǔ xī shān 。
令威華表,杜宇西山。
ㄌㄧㄥˋㄨㄟ ㄏㄨㄚˊㄅㄧㄠˇ,ㄉㄨˋㄩˇㄒㄧ ㄕㄢ。
令威華表,杜宇西山。
【注釋】
(1)令威:丁令威,西漢遼東(今屬遼寧)人。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喜歡養鶴,後來至靈虛山學道成仙。
(2)華表:古代建築物前用以裝飾的巨大石柱,多刻有龍鳳等圖案。
(3)杜宇:約處在商周之際,死後號望帝。為第四代在古蜀建國的君主,教導人民耕作,治國約二百年。
(4)西山:今四川省青城山。
【語譯】
丁令威學道成仙,化為白鶴停於遼東城門的華表柱上;杜宇禪讓帝位給鱉靈,到西山隱居修道。
【人物故事】
據晉陶潛《搜神後記》,丁令威,本為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來化為仙鶴回來,停在城門前的石柱上。當時有個少年,舉起弓箭要射他。仙鶴就飛起來,在空中徘徊說:“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於是高飛沖天而去。
據西漢揚雄《蜀王本紀》,蜀王之先祖名為蠶叢,後代名叫柏濩,後者名魚鳧。這三代各活了幾百歲,都變化為神而不死,其人民也很多隨蜀王而去。魚鳧在湔山耕種,得道成仙。當時蜀地人民稀少,後來有一男子,名叫杜宇,從天而降。有一女子,名利,從井中出,成為杜宇之妻。杜宇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治理汶山下的郫化城。望帝稱王一百多年時,荊地有一人,名叫鱉靈,死後屍體隨著江水逆流而上至郫化,就活了,與望帝相見。望帝以鱉靈為宰相。那時玉山出大水,如堯帝時的洪水。望帝不能整治,派鱉靈疏通玉山的水道,人民才得以安居。但鱉靈治水離去後,望帝與其妻私通。望帝慚愧,自認為德行淺薄不如鱉靈,就把國家委託給鱉靈而離去,如堯帝禪讓帝位給舜。鱉靈即位,號曰開明帝。望帝離去時杜鵑正鳴叫著,所以蜀人聽到杜鵑鳴叫而悲傷地思念望帝。
據東漢李膺《蜀志》記載,望帝將帝位禪讓給鱉靈後,到西山隱居修道,化為杜鵑鳥,到春天就啼叫,聽到的人都感到悲傷。
【說明】
傳說丁令威任遼陽刺史時,遼東發生大旱,丁令威私開官倉賑濟災民,因而獲罪。臨刑時飛來白鶴,丁令威駕鶴飛升,至靈虛山學道。明代蔣一葵《堯山堂外紀》載:“丁令威少隨師學得仙道,分身任意所欲。遼東城門有華表柱,令威常暫歸,化為白鶴,集柱頭……”提到丁令威少年時就隨師學道,已能任意分身,化為白鶴歸來,似乎也是很自然的事。後來康熙皇帝巡行遼陽,在詩中寫道:“欲問襄平舊郛郭,千年華表鶴飛翔。”說的就是丁令威化鶴停於華表柱之事。
杜宇事跡最早見於《蜀王本紀》,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也有其“淫其相妻”的記載(巂,一曰蜀王望帝淫其相妻,慚,亡去,化為子嶲鳥,故蜀人聞子巂鳴,皆起曰“是望帝也”),可見又是一個因好色而亡國的例子,值得警惕。至於杜宇和杜鵑的聯想,《蜀王本紀》說是杜宇離去時(正好黃曆三月)杜鵑鳴叫,到了東漢演變成杜宇化為杜鵑悲鳴。或許因為杜鵑鳥的紅喙,到了唐宋,又加入了杜鵑“吐血”的傳聞,故有杜鵑啼血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