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十五刪(3):沈昭狂瘦 馮道痴頑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3年06月18日】

【原文】

shěn zhāo kuáng shòu ,féng dào chī wán 。

沈昭狂瘦,馮道痴頑。

ㄕㄣˇ ㄓㄠ ㄎㄨㄤˊ ㄕㄡˋ,ㄈㄥˊ ㄉㄠˋ ㄔ ㄨㄢˊ。

沈昭狂瘦,馮道痴頑。

【注釋】

(1)沈昭:沈昭略,字茂隆,南朝齊武康(今屬浙江)人。性情狂放不羈,始為南朝宋官吏,後為南朝齊侍中。

(2)馮道:字可道,號長樂老,五代瀛州景城(今屬河北)人。為人仁義厚德,歷任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在相位二十餘年,人稱官場上的不倒翁。

(3)痴頑:愚蠢頑劣。

【語譯】

沈昭略狂放而乾瘦,馮道自稱愚昧無知。

【人物故事】

據《南史.沈昭略傳》,沈昭略的個性狂放特異,喝酒就任性使氣,毫不謙讓。曾在喝醉時,傍晚拄著手杖帶賓客和子弟到婁湖苑,遇見王約,張大眼睛看著他說:“你是王約嗎?為何又肥又痴呢?”王約說:“你是沈昭略嗎?為何又瘦又狂呢?”沈昭略拍手大笑說:“瘦已勝過肥,狂又勝過痴,怎麼辦呢王約?你這痴傻該怎麼辦呢?”

據《新五代史.馮道傳》,馮道為人能自我約束,刻苦儉約。晉與梁交戰,馮道在軍中搭一個茅屋,不設牀席,只睡在一束牧草上而已。他用所得俸祿,和僕人一同飲食,也能安然自得。有將領掠得美女送給馮道,馮道無法推卻,便把美女安置在另一間房舍,找到其親人後再送回。守父喪期間遭逢饑荒,他傾盡所有以濟助鄉裡,而辭官耕作于田野,親自背負柴草。有人荒廢田地不耕作或無力耕作,馮道就在夜間前往,暗中幫他耕作。後來人家感到慚愧而來道謝,馮道一點都不認為是自己的恩德。守喪期滿,又被(後唐)召為翰林學士。行經汴州時,遇到趙在禮叛亂,後唐明宗李嗣源帶兵返回攻入京師。孔循勸馮道稍作停留,馮道說:“我奉詔入朝,怎麼可以擅自停留!”就急速趕至京師。

唐莊宗被殺後,明宗即位,向來知道馮道的為人,說:“這真是我的宰相啊!”拜馮道為端明殿學士,又升遷兵部侍郎。一年多,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馮道曾告誡明宗說:“凡是身處危險的人憂慮深重而獲得保全,身處安樂的人由於疏忽而招來禍患,這是人之常情啊!”明宗問說:“天下雖然豐足,百姓有需要救濟的嗎?”馮道說:“穀貴餓農,穀賤傷農。”因而吟誦聶夷中的《傷田家詩》,語言淺近而容易明白。(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下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偏照逃亡屋。)明宗讓人把詩抄錄下來,經常誦讀。水運軍在臨河縣拾得一個玉杯,上面有文字“傳國寶萬歲杯”,明宗非常喜愛,拿給馮道看,馮道說:“這是以前時代的有形之寶而已,君王本來就有無形之寶啊!”明宗問之,馮道說:“仁義者,帝王之寶也。所以說:‘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明宗欣然接受。

後晉滅後唐,馮道又事奉後晉。契丹滅後晉,馮道又服事契丹,在京師朝見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責備馮道事晉無功,馮道無法回答。德光又問:“為何來朝見?”馮道回答:“無城無兵,怎敢不來?”德光責怪他說:“你是個什麼樣的老頭子?”馮道回說:“無才無德痴頑老子。”德光很高興,任馮道為太傅。耶律德光曾經問馮道曰:“天下百姓如何救得?”馮道回答說:“此時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人們都說契丹沒有殺盡中國之人,就是靠馮道這一句善言啊!德光返回北方時,馮道跟隨送行至常山。漢高祖建立後漢,於是馮道歸漢。後周滅後漢,馮道又事周。

【說明】

沈昭略個性狂放,酒後更意氣用事,朝廷官員常對他忌憚而百般容忍。他待人不知退讓,甚至以嘲笑別人痴肥為樂,不僅無禮,實已缺德。

馮道在歷史上是一個頗受爭議的人物,《舊五代史》評價他:“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風;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體。然而事四朝,相六帝,可得為忠乎!”雖然馮道平生廉儉,氣度宏大,以移風易俗為己任,但在朝代更換頻繁的五代,事四姓十君,使他背負了不忠的罪名。其實馮道的為人處事,在當時沒有一人攻擊他。正如他在〈偶作〉中的詩句:“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只要善心長存,縱使身處狼虎群中也能屹立不搖。)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