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3年10月28日】
【原文】
秦武王謂甘茂曰:“寡人慾車通三川,以窺周室,而寡人死不杇乎?”甘茂對曰:“請之魏,約伐韓。”王令向壽輔行。甘茂至魏,謂向壽:“子歸告王曰:‘魏聽臣矣,然願王勿攻也。’事成,盡以為子功。”向壽歸以告王,王迎甘茂於息壤。甘茂至,王問其故。對曰:“……今臣羇旅之臣也,樗裡疾、公孫衍二人者,挾韓而議,王必聽之,是王欺魏,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昔者曾子(1)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2)。有頃(3)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4)逾牆(5)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三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聽也,請與子盟。”於是與之盟於息壤。
《戰國策.秦策二》
【注釋】
(1)曾子:曾參(西元前505~前436),字子輿,春秋時魯國南武城(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曾子”。
(2)自若:態度自然如常。若,如。
(3)有頃:不久、一會兒。
(4)杼:音同“住”,梭。織布機上用來持理緯線的器物。
(5)逾牆:跳牆。逾,音同“魚”,越過、超過。
【故事闡述】
春秋時魯國有一個學者,名叫曾參,他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品性端正,是個有名的孝子。他住在魯國費(音同“必”)邑的時候,有一個和他名字一樣的人殺人了,有人就跑去跟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回答說:“我兒子不會殺人!”就照常織她的布,沒有理會。過了不久,又有第二個人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子的母親還是從容自在地繼續織布。過了一會,第三個人跑來說:“曾參殺人了!”曾子的母親開始害怕起來,丟下織布的梭子,跳過圍牆逃走了。像曾參那麼賢良的人,只要多幾個人說他殺人了,那麼連對他最有信心的母親也會相信,由此可見謠言的可怕。
後來“曾參殺人”就被用來比喻流言可畏或稱誣枉的災禍。
【討論】
(1)曾參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2)當有人來告訴曾參的母親,他的兒子殺人了,她的反應有何不同?
【造句練習】
例:新聞媒體常常未經查證就大肆報導,所以常有曾參殺人的鬧劇發生。
例:如果這些沒有根據的謠言傳開來,就可能發生曾參殺人的效果。
【相似成語】
人言可畏、聚蚊成雷、眾口鑠金
【課後時間】
成語造句。
1、愚公移山 2、毛遂自薦 3、一時瑜亮 4、管鮑之交
參考答案:
1、愚公移山 -只要憑著愚公移山的精神,再大的困難也能迎刃而解。
2、毛遂自薦-為了爭取這個進修的機會,她毛遂自薦的跟主管極力爭取。
3、一時瑜亮-這兩個人才智相當,稱得上是一時瑜亮。
4、他們兩人是管鮑之交,情誼十分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