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馬能聽命,幫縣令破案(數文)

吉光羽


【正見網2014年12月01日】

一、一起姦殺案

陸雲,字士龍,吳郡人。出任浚儀縣令。他辦案不逼供信,不虐待、不拷打嫌疑人。而擅長用智慧分析,解開疑團。

縣中有人被殺,不知誰是兇手。

陸雲了解案惰後,只把被殺者的妻子,找來,而未加審問。過了十幾天後,放出風聲說:“將於某日,無罪釋放某人。”然後,將其放出,但卻秘密派人,隨後監視,說:“她離此不出十裡,必有一男子,等候著她,並與她說話。你就把那男子捉來。”

這個女人走出不到十裡,果然有一男子在等她。於是捉來審問,那個男子,如實招認了與這個女子通姦,一起殺害其丈夫的過程。並說聽到這女子從縣府中出來,自己不敢在附近與她聯繫、說話,所以相約在遠處等候。

陸云為官,清廉勤政。一縣人都稱讚陸云為神明。

(事據《晉書•陸雲傳》)

二、馬能聽命,幫縣令破案

江夢孫,為南唐時的天長縣令。百姓中,有兩家為爭馬而訴訟,前任縣令在很長時間內,把馬拴來,放置於官府中的馬廄。卻無法判決。

江夢孫到此縣衙上任後,撫慰那馬,並對馬說:“對不起你,讓你受委屈了!本縣令我現在決定:把你解除關押,讓你自己回到你的主人家中。請你徑直回去,不可在外貪食,以免耽誤時日,讓你的主人惦念!”那馬聽縣命說完後,點點頭,似乎是聽明白了!

縣令派人把馬放在郊野,卻在隱蔽處觀望:看那馬走向何處?

馬通人性!果然那馬自己主動、及時地回到主人家中,幫縣令將此案順利了結。

(事據《類書纂要》)

三、毀人如毀己

秦、楚兩國的關係惡化後,楚國的左尹(官職名)卻惡(人名)逃到了秦國,大說楚國的壞話,秦王聽了很高興,想任命左尹卻惡為秦國的大夫。

陳軫對秦王說:“我家鄉有個離婚的婦女,又嫁了個丈夫,整天在後夫面前,說前夫的壞話,還一派洋洋得意的樣子。後來後夫也不喜歡她了,她又嫁給城南的一個外地人,又象先前一樣,講第二個丈夫的壞話。這個外地人,便把這些話告訴了她的第二個丈夫。第二個丈夫笑笑說:‘他跟你講的這些話,就是她原來在我面前講她第一個丈夫的壞話。’現在,左尹郤惡從楚國逃來,極力說楚國的壞話。如果有朝一日,他又得罪了大王,而逃到別的國家,他就會用同樣的壞話,來敗壞大王你呀!”

秦王聽了陳軫這些話後,便決定不任用郤惡。

(事據《通鑑紀事本末》)

四、王化基冷待、砥礪人才

北宋人鞠詠,他之所以能考中進士,完全是拜王化基為師學習的結果。在王化基做杭州知州時,鞠詠登第,脫去布衣,被任命為大理評事,併兼任杭州仁和縣知縣。

在赴任前,鞠詠先寫了一封信和自作的詩文,一起寄給王化基,信中感謝王公過去對自己的獎掖,還說現在又要在王公手下為官,能夠經常以詩文往來,真有說不出的高興。

王化基沒有回信,冷待他。到鞠詠上任後,王化基待他禮節很平常,考察督促鞠詠的政事,倒是非常嚴格。

鞠詠大失所望,從此不再希望得到王化基的照看,而是專心治理縣事。後來,王化基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即副宰相,首先向朝廷推薦了鞠詠。

有人問他:“為甚麼前後對待鞠詠的態度不一樣?”王化基回答說:“鞠詠本有才幹,不怕被埋沒。我所為他擔心的,是他的為人氣盛而且驕傲。所以我才壓制一下他這種情緒,以為砥礪,使他的品行更高。”

鞠詠聽到這些話,感激涕零,把王化基當作真正的良師益友。

(事據《宋史》)

五、留涅以勵軍兵

狄青在軍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十幾年間,不斷被提升。可是他臉上,在當士兵時,被刺“涅”(一種侮辱性的刑罰記號,即在臉部刺字、染黑以為標誌)還在。宋仁宗曾下令讓他用藥物,把黑色刺字標誌去掉。狄青指著臉,對仁宗說:“陛下以功勞為標準,提拔了我,而不問門第高低。我所以能有今天,正是由於這臉上的黑色刺字標記,所激勵的結果。我請求陛下同意我,留下它,在軍中為士兵們樹個榜樣。”

此後,狄青以彰化軍節度使兼知延州,又被提拔為樞密副使。始終留著這個記號。

(事據《宋史》)

六、司馬光勇於認錯

司馬光在并州做官,并州鄰近強大的西夏國,雙方戰爭不斷。一次,司馬光的上司龐籍,派他挑選一些軍官和士兵,秘密渡過黃河,修建兩座堡壘。司馬光本是一個學者,對打仗的事不太嫻熟。他選派的軍官郭恩,有勇無謀,根本沒有周密的計劃,更沒派人對西夏的動靜,進行偵察。結果這一千人,全部戰死。

戰敗的消息,傳到京城汴京,朝廷內外,議論紛紛,可都把過錯歸給龐籍,說此次戰敗,全是因為龐籍指揮失當,錯用郭恩,應該處罰他。朝廷也認為龐籍嚴重失職,就下令免去了他的職務。

司馬光得到這個消息後,心裡很不安:這次失敗,責任在我,而不在龐籍。怎麼能讓他代我受罰呢?於是,他一連幾次上書朝廷,說:“因為我不懂打仗的要領,用人又缺乏考慮,結果戰爭失敗了。不但讓皇上擔心,還使龐籍受罰,這是我的錯。請求皇上,免除對龐籍的處罰。要罰就罰我吧!”

(事據《宋史》)

七、劉公偉量

北宋劉沆,在擔任丞相期間,他家庭中,有人偷漏拖欠官稅數十萬。

劉沆並不知情。當地幾任官員,聽說有劉沆這個後台,就都不敢過問此事了。

程珦任廬陵縣尉,主管稅收,便把劉沆的族人,捉拿捆綁歸案,責令交足了官稅後,才算了事。

有人把這事告訴了劉沆,劉沆說:“不按規定交納稅金,是我們家族人的過錯,父母官怎麼能徇私枉法呢?程珦做得對!”便寫信給程珦,表示謝意。

後來程珦,被罷免官職,來到京城。劉沆特地請他來家做客,盛情款待。

程珦離開劉府後,逢人便說:“劉沆宰相肚裡能行船,不是他人所能做到的。這才是真正的宰相啊!”

(事據《宋史》)

八、班固轉禍為福

紀元57年,雄心勃勃的班固,在自己家裡開始寫《漢書》了。

五年後,夏日的一天,班固正在寫作。突然窗外傳來一陣馬蹄聲,扶風縣的兵丁,已經闖到他的面前。不等班固說話,就把他抓起來,又搜出他寫的《漢書》稿本。兩天以後,班固被押送到長安(現在的西安)的監獄裡。

原來,東漢朝廷,正集中一些專家,在編寫國史。班固私自撰寫《漢書》(其實是續寫其父所著《史記後傳》後來才定名為《漢書》)的消息,傳出以後,有人就向漢明帝上書,告發班固私改國史。漢明帝為了追查這件事,就下令逮捕了班固。

漢明帝把班固的書稿,拿來親自審閱。他發現班固的稿子,主要是宣傳西漢王朝的威德,這對以西漢後繼者自居的東漢王朝來說,非常有利:而且,漢明帝發現班固的學識,十分淵博,文筆很好,是難得的撰寫歷史的人材。他想:朝廷正在組織人力撰修國史。班固不就是合適的人選嗎?於是,漢明帝很快下詔釋放班固,並且任命他做了蘭台令史。

蘭台是當時的國家圖書館,又是最高的學術機構,擁有大量藏書。據說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時候,帶去的圖書就有兩千多車。現在班固做了蘭令史,一方面可以看到許多的資料,一方面又可以和當時的著名學者,互相討論,為他完成《漢書》的編寫,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班固轉禍為福了。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真理會歸屬於認真追求他的人。

(事據《通鑑紀事本末》)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