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4年12月25日】
一、推賢讓能,不當宰相
《唐書•韓偓傳》記載: 皇帝曾想用令狐渙執掌朝政。不久又對韓偓說:“令狐渙做宰相,也許會誤國。我想先起用你當宰相。” 韓偓卻謙虛誠懇地說:“御史大夫趙崇,他正直雅重,可以作為朝野的楷模。趙崇當宰相,比我更合適!” 皇帝知道:韓偓是趙崇的門生,但是韓偓推讓老師趙崇當宰相,是真心誠意為百姓好。因而嘆服他能夠推賢讓能。
二、讓房產土地
《周書•韋世康傳》記載: 韋世康孝敬父母,對兄弟友愛。他和幾個弟弟,全都官位顯貴,只有最小的弟弟韋世約,官運不濟。 弟兄們在後來分家時,就把父親留下的房產、土地,全都讓給了小弟弟。
三、不為子謀高官
《宋史•呂蒙正傳》記載: 當初,盧多遜任宰相時,他的兒子從家中一出任官職,就被授與水部員外郎的官職。 後來,呂蒙正擔任宰相,按照先例,他的兒子也應授給相同於前任宰相兒子那樣級別的官職。 但是,呂蒙正說:“微臣以甲科考中出仕,僅僅授與微臣九品京官。天下有才能卻未能做官、老死於山林草澤的人,實在是太多了。現在,臣的兒子,剛剛離開母親的懷抱,就授給高官,蒙皇帝如此恩寵,實在是不可以的。臣乞求以我初由平民,走上仕途的官職,授給他。” 從此以後,宰相的兒子,只授與九品京官。 呂蒙正宰相,開了一個好頭!
四、張老甘當副手
《國語•晉語》記載: 晉悼公任命張老為卿。張老卻推辭說:“我不如魏絳。” 於是,晉悼公讓張老為司馬,命魏絳輔佐張老,統領新軍。
五、不居功,則盡善盡美!
《晉書》記載: 王濬平定東吳孫皓有功,被王渾所嫉妒。 范通對王濬說:“您立下功勞,確是美事。但遺憾的是:您當仁不讓地占有這美事,所以不能盡善盡美!” 王濬問范通:“你為甚麼這樣說?” 范通回答說:“您在軍隊凱旋而歸的時候,應該頭戴隱士的方巾,躲藏在自己家中,嘴裡絕不提平定東吳的事。如果有人問起此事,你就回答說:這都是皇帝的恩德、將帥們的努力!老夫我有什麼功?你如果這樣做的話,那就是盡善盡美!王渾難道不會羞愧嗎?”
六、大樹將軍
《後漢書》記載: 馮異為人謙讓,不誇耀自己的功勞和才能。路上遇見各將領,就趕車讓開道。一進一退都有規矩,隊伍整齊。軍隊每當駐紮下來,諸將都要坐在那裡,談論自己的功勞。只有馮異,獨自退避在大樹下。 軍中之人,都尊敬地稱他為“大樹將軍”。
七、讓別人先喝水
《晉書•阮瞻傳》記載: 阮瞻 曾與人一同趕路。天熱,大家都很口渴。旅店裡有水井,大家都爭著去喝水。 只有阮瞻徘徊在後,等到大家都喝夠了,才上前喝水。他就是這樣退讓無爭。
八、用非其才,悔咎必至
《吳志》記載: 魯肅去世後,孫權以嚴畯代替魯肅,去統帥軍隊,鎮守陸口。嚴畯堅決推辭,反覆再三。他說:“我不過是一個樸素的讀書人,不懂軍事。任非其才,錯誤和悔恨,肯定會隨之而至。”嚴畯說這番話時,很動感情,以致流下眼淚。 孫權於是接受了他的意見。世人都稱許他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退讓。
九、願當隨從
《晉書》記載: 晉侯派士匄(人名)統率中軍,士匄辭讓說:“伯游應該居長。過去臣下熟悉伯游,深信他比我強得多,因此而輔佐他,而不是我賢能。請讓我隨從伯游。” 晉侯批准了他的要求。
十、襁褓之子,豈敢受封?
《漢書•衛青傳》記載: 皇帝要封衛青的三個兒子,衛青堅決辭讓,說:“臣下有幸得以在軍中任職,依仗陛下的神異威靈,使我軍獲此重大勝利,這全都是將士們奮力爭戰的功勞。現在皇上加封我,我的兒子還在襁褓裡邊,沒有辛勤和勞苦,皇上劃出土地封他們三人為侯,這不是微臣我任職軍中、鼓舞將士奮力爭戰的本意。臣的三個兒子,豈敢領受皇上封賞?”
(以上均據清代程維周《人鏡類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