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老子的老師,點化老子(三文)

慧淳


【正見網2015年04月30日】

一、老子的老師,點化老子

老子小時曾有位老師,名叫常樅(讀匆,常綠喬木)。這位老師細心地向他講授殷周的禮儀。殷周的禮儀特別多,使幼小的老子感到:人要守那麼多的禮儀,活在這世上,真是太難太難。

很多年後,老子成了大人,常樅已十分衰老。有一次,常樅病得特別重,看樣子就快不行了。老子聽說後,自然要去探視。

到了常樅的病榻前,常樅只把嘴張著,對著老子,然後抬起手,指著嘴,問老子:“我的舌頭還在嗎?”

老子感到好奇怪:老師是不是病糊塗了呀?怎麼會問這個呢?沒有舌頭,老師你怎麼講話?

常樅又問老子:“我的牙齒呢?”

常樅嘴裡沒有一顆牙。老子如實做了回答。

常樅說:“你知道我問這個,是為的什麼嗎?”

老子這才意識到,老師是在點撥自己:舌頭是軟的,所以它存在;牙齒是硬的,所以它容易崩落。世上的萬事萬物,莫不如此。

後來,老子在《道德經》中,這樣寫道:“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堅強處下,柔弱處上。”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由此而又領悟到:處人處世,應當“守其雌”。小時,老師(常樅)給自己講的殷周的禮儀,其核心是:謙卑。此時,才得到了深層的認識。

二、真話不中聽

老子的家鄉亳(讀博)州,是著名的牡丹之鄉。有一天,村裡來了個賣“牡丹根”的人,把貌似牡丹根的狗尿蒺子樹根,攤在紅布上,用動聽的言辭,招攬顧客說:

一朵牡丹放紅光,
光彩照人滿院香;
花朵足有盆口大,
艷麗無比花中王!

老子聽他說得那麼美,便買了一株。回家後,高高興興地把它栽在院裡。不久,那根便發了芽,長出了葉子。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見開花,而莖慢慢變粗,漸漸露出了狗尿蒺子樹的原形。

第二年春天,村裡又來了個賣牡丹根的人。老子因上了一回當,便衝著賣牡丹根的人說:“你賣的是狗尿蒺子樹、還是牡丹?”那人不多話,先是瞪了老子一眼,接著漫不經心、粗聲粗氣地說:“就這一堆,你想買就買,不想買拉倒!”

老子覺得這個人奇怪:他怎麼不夸自己的貨呢?

但是,他還是買了一株,回家栽到院中。十天後,地皮上拱出嫩芽,不久,那牡丹竟開了十幾朵碗口大小的花,招得左鄰右舍的人,都來觀賞。老子高興極了,逢人便說自己先後兩次買牡丹花根的事。

後來,老子著《道德經》,特地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寫進經書中,意思是:真話不漂亮,漂亮的話不是真話。

三、乾哭了三聲

老子死了,秦失(人名,是老子的朋友)前往弔喪。秦失到老子屍體前,乾哭了幾聲,就出來了。

老子的弟子,問秦失:“他不是你朋友嗎?”

秦失回答說:“是的。”

老子的弟子,又問:“那你這個樣子弔唁,也可以?”

秦失說:“可以。開始時,我還以為你的老師(指老子)還活著,而看後,才知道他已死了。所以我才幹哭了三聲。剛才我進來弔唁時,有老年人哭他,就像哭自己兒子一樣;有年青人哭他,就像哭自己的媽媽一樣。他們之所以會聚到這兒,一定有不想講話而講話、不想哭而哭的。他們這樣做,違背了自然法則,也違背了人的真情。他們忘掉了:人的生死,乃受之於自然。該你老師(指老子)生的時候,你的老師應時而生;該你老師死的時候,你的老師順勢而去。知道應時順勢,哀樂的情緒,就不會進入心中。古時候,把死稱做‘帝之懸解’,意思是:人生在世,是上天把你捆吊在那兒;死了,是上天把你給解脫啦。”

(均據《淵鑒類涵》)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