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6年02月28日】
陳慶門,是雍正元年的進士,因為贍養母親,不肯出仕為官。他的母親催促他,他才去參加選拔。雍正七年,他出任安徽廬江縣令,設置了義田二百多畝,贍養孤寡老人,建立四所社倉,儲存糧食,用來借糧給平民。
陳慶門後來管轄六安州,過去有水塘,議政的人打算把水塘開墾成農田,將要斷絕灌溉的便利。陳慶門極力向上級長官進言,毀壞水塘的計劃就廢除了。
乾隆元年,他擔任四川達州知州的官。當時川東多有流民,官府施捨的糧食不夠,陳慶門於是剔除肥沃的農田中被暗地裡侵占的,設為義田,來贍養流民,救活的人很多。
義田,是古代賢明的官吏給孤寡老人、流離失所的災民、窮苦困頓、無家可歸的人設立的農田,義田裡種出的糧食,免費供給孤寡老人、流民吃。義田取名為義田,就是為了突出“道義”,體現了古代社會以道義為重、做人為官不忘仁義的道德基準。
可是,在中共社會,流落街頭的窮苦潦倒之人,不是被抓到收容所,就是被遣返原籍,連當流民都不行。中共社會的窮人,當乞丐會被認為有損中共“和諧”社會形像;擺小攤,會被城管四處攆。中共社會沒有義田,因為中華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已經被中共黨文化破壞殆盡。
(《清史稿 卷四百七十七 列傳二百六十四 循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