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紀曉嵐不忘師恩

曾敬仁


【正見網2016年02月03日】

紀曉嵐由啟蒙到入仕,訓導他的業師,有好幾位,如孫端人、介野園、劉統勛、李又聃、董邦達。其中以座師劉統勛,對他的影響和關照最大。劉統勛是紀曉嵐中第一名解元的主考官,是劉的洞達高見,引其入仕途的。此後又多次得到劉的提攜和引薦,而且他的兒子劉墉,又是紀曉嵐的密友。劉墉有政治才能,後亦入閣拜相,兩人的關係,極為密切。

劉統勛字延清,號爾純。山東諸城人。雍正二年(1724年)進士。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以前,任過工部尚書、太子太傅、刑部尚書。乾隆二十六年,拜東閣大學士,兼管禮部,不久兼管兵部。曾數次查勘黃河、運河河工,革除積弊。他為官清廉,直言敢諫,鏟除奸弊,獎掖後進,為乾隆中期股肱大臣。劉統勛辭世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終年74歲。當時,他起身早朝,乘輿至東華門外,頓覺不適,來不及呼喚,就倒斃轎中。僕人不知,待輿轎傾斜,掀開轎簾,才發現:劉統勛停止了呼吸。

劉統勛一死,朝野震動。乾隆皇帝頓覺失去一位棟樑之材。諭令太傅,入祀賢良祠,諡文正。入葬時沿途文武百官,在20裡以內者,均詣柩前祭奠。乾隆本人也親往弔喪。次年,又恩賜一部《古今圖書集成》給其子劉墉,六年後,乾隆皇帝在《懷舊》詩中,還稱劉統勛“遇事既神敏,秉性復剛勁。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可見劉統勛的為人。

自然,劉統勛的死,給予紀曉嵐的是巨大的悲痛。劉統勛二十餘年的垂教和關懷,恩深似海,紀曉嵐覺得自己雖粉身碎骨,也難以報答師恩,今劉舍他而去,怎不叫他悲痛欲絕!紀曉嵐在萬分痛苦之中,追思恩師的一生,寫下了一副輓聯,聯云:

岱色蒼茫眾山小;
天容慘澹大星沉!

這副對聯,出語不凡,句奇語重,對劉統勛是一個恰當的概括。在悼唁儀式上,紀曉嵐又對劉統勛的遺像題詩四首,其中有兩首云:

溫公傳小像,摹印遍長安。
真本天留住,遺容此拜觀。
神姿才彷佛,風味尚清寒。
不向黃扉見,誰知是宰官。

早歲登詞苑,提攜荷鉅公。
入懷見明月,侍坐得春風。
仕宦憐聾叟,文章憶醉翁。
衰年多少事,淚灑畫圖中。

這兩首詩,前一首對劉統勛的廉潔正直、平易近人,作了生動寫照。後一首對劉的獎掖後進、諄諄教誨,表示至誠的敬意。紀曉嵐除了對皇上違心地捧場之外,對朋友和前輩,是不喜說諛辭的,他的這些話,系出自肺腑之言。

劉統勛、劉墉父子,均為乾隆時期的賢宰相,民間傳說很多。《滿漢鬥》就是以劉氏父子與大奸臣和珅的鬥爭為題材寫成的評書。據傳,劉墉入閣以後,劉統勛覺得後繼有人,對自己的淡泊生活和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十分快慰,寫有一聯,貼在廳前,云:

粗茶淡飯布衣裳,這點福,讓老夫享受;
齊國治家平天下,那些事,有兒輩承當。

劉統勛的淡泊、和他的責任感,是如此明確。像這樣的賢宰相,哪有不為人懷念的呢?

紀曉嵐有這樣的一位恩師,真令他永生不忘!劉統勛有紀曉嵐這樣的優秀弟子,也一定會欣慰九泉!“師道尊嚴”,“師恩浩蕩”,“一日為師,終生不忘”:這也是中華神傳文化的光榮傳統啊!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