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善納百川方成海,善待賢士建大業

秦自省


【正見網2016年05月12日】

朱元璋曾說:“予思英賢,有如飢渴。”這句話絕非是他的自我標榜,而是他招攬英才、重用英才的真實寫照。朱元璋知道,若要打天下,必須廣求天下賢士。因此,他每攻克一地後,總要訪求當地名士,並把他們請入軍中,求計問策。

朱元璋攻占滁州後,儒士范常,前來拜謁。朱元璋親自熱情款待,留置幕下,為己重用。朱元璋渡江,攻打太平(地名)時,陶安率父老出城迎接。朱元璋次日即召見他,談論天下大事。雙方談得無比投機,朱元璋竭力將其留置身邊,對他特別厚待。朱元璋占領應天后,馬上宣布:“賢人、君子,有願意跟隨我建功立業的,我都尊禮重用。”

消息傳開,夏煜、孫炎、楊憲等十幾個儒士,前來拜見,朱元璋均加以錄用。朱元璋打下徽州後,大將鄧愈,向朱元璋推薦徽州名儒朱升。朱元璋對朱升早有耳聞,現在聽了鄧愈的介紹,知道朱升果有才華,便效仿劉備三顧茅廬,親自登門拜訪朱升,向他請教平定天下的大計。朱升被朱元璋的誠意打動,遂進言三策:“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即操練兵馬,積蓄實力;獎勵農耕,廣積糧食;避露鋒芒,勿早樹敵。朱元璋牢記於心,作為自己在一個時期內奉行的基本方針。

後來,朱元璋親征婺州。他知道婺州一向以多儒士而聞名,如果能將一些儒士為己所用,則不僅有助於穩固對當地的管理,還可以擴充自己的智囊團。所以,攻克婺州後,朱元璋迅即召見並聘請了十幾位當地儒士,向他們徵詢治國之道,請其講解儒家經典和歷史書籍,並把范祖於、王冕、許瑗等納入幕府,讓他們參議軍國大政。

1359年,攻占處州後,有人向朱元璋推薦劉基、葉琛、章滏(讀甫)。朱元璋當即派人前往禮聘,葉琛和章滏,表示願意出來,但影響力最大的劉基不肯出山。朱元璋命人再三去請,陶安和宋濂也分別去勸他出山,劉基在不得已時只好應允。其後,劉基與葉琛、章滏、宋濂四人一起,到達應天,朱元璋命人在自己的住宅西邊,專特建了一所禮賢館,讓他們安心居住。朱元璋經常向他們徵詢對天下局勢的看法,增長了許多治國謀略。

網羅到的人才越來越多,再加上朱元璋一向知人善用,所以他的實力越來越雄厚,最終憑藉眾人之智,各個擊破其他割據政權,把元軍趕到大漠以北,終於成為收拾殘局的主宰者,建立了大明帝國。

老子說“上善若水”,他認為水的最大長處,是“善下之”,老子說:“善用人者為之下。”善於用人的,必然謙虛待人,居人之下。儒生不可辱,人才一般都有極強的自尊心,他們的自尊心得不到滿足,是難以全心全意為你服務的。諸葛亮說:“士為知己者死。”,只要你真心尊重人才,必然換來他們忠誠的追隨。

善納百川方成海,善待賢士建大業。此即實理,亦屬金圭!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