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風尚:救災是人臣的職責

于海心


【正見網2016年07月22日】

宋仁宗慶曆八年(西元1048年),河北路和京東西兩路(宋朝的路相當於現在省)發生了水災,引發了大饑荒。

面對天災,仁宗天子誠惶誠恐的反省自己,上朝避開正殿,不接受朝賀,降低飲食規格,不敢娛樂。仁宗非常害怕上天的警示,反省自己的執政是否合天道、人道;詔書中充滿了對百姓疾苦的憐憫。政府下令,流民逃難的,不收路費。路過京城城門的,守城的人要發給流民糧食。流民所到之處,政府提供住處。老人和孩子,政府來養活。流民逃亡淹死的,政府統計人數,並派官員主動上門慰問,發放錢米作為撫恤金。因飢餓偷盜的,政府下令從輕處理。終宋一朝,減免刑罰,大赦天下的詔書如雪花飛舞,獨獨不見“嚴打”字樣。史學家稱,這樣的政府,替老百姓考慮得周到,對百姓的政策越來越寬厚。“累朝相承,其慮於民也既周,其施於民也益厚。”

仁宗下令,讓財政大臣發放救災的錢糧。即使這樣,也無法解決全部的受災的老百姓的生活,失去家園的老百姓流亡逃到京東路,數不勝數。此時,知州富弼閃亮閃亮的出現了。富弼挑了當年豐收的五個州,讓那裡的老百姓出米,收集到了十五萬斛,就地儲存到了當地的官家的糧倉中。糧食有了,住處怎樣解決呢?富弼做全州總動員,普查坊間村裡,把寺廟、公家的、私家的閒置的房屋,甚至山間的岩洞,統統扒拉出來,讓流民住進去。

這樣的好處是,流民分散,不會聚集在一起給一地的救濟造成壓力。以往的救災辦法是,把老百姓聚集到城中,把粥分給他們。有的地方人太多,有擠倒踩死的情況,有時等了幾天還等不到救命的粥,等分到粥的時候人都倒地僵硬了,餓死的人一多,容易產生疾疫,救人卻變成了殺人。富弼把聚集流民改為分散流民,簡單而周到,迅速傳遍了全國,各地的官員紛紛效仿。

富弼準備的房屋內,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齊全,連柴草都給準備好了。“器物薪芻,無不完具”。我看到挪威給接收的難民提供的房屋內,準備了手機時,感慨其周到細緻。我們國家千年前對難民的救濟,在住處內準備了柴火,甚至還有牲畜吃的草,就像是現代社會給難民連汽油都給準備好了一樣。

在救濟之外,富弼努力給流民創造生活來源。願意靠體力謀生的,那些山川河流,天地廣闊,儘管去找生路。那可是人家的私有財產啊?沒關係,富弼下令,有可以用以謀生的資源,流民可以去取,山川河流的主人不能禁止。《宋史》中記載的很簡單,一句話:“山林河泊之利,有可取以為生者,聽流民取之,其主不得禁”。山上可以打獵,采果,採藥,割草,打柴,水中可以捕魚的營生,都可以去做。這看起來劫富濟貧的辦法,其實富民同時獲益,不過是以經濟的付出,獲得治安的穩定。如果流民無以為生,很容易聚集為盜,流民的生路,富人的財產,朝廷的威望紛紛受損。

那些需要聚集在一起救濟的,都是挑選老弱的人,讓他們領救濟。

對那些身強體壯的年輕人,富弼挑了上萬人,充實軍力。於民於國一舉兩得之法。

對那些有工作經驗的,富弼儘量給他們提供工作。那些有過政府工作經驗的,讓他們做以前的工作,如文書,出納,保安之類的工作。借來民倉和場地,讓這些人登記救濟的糧食和財務的支出,三天一發放,支出登記的詳細就像官府的開支一樣。對這些人的工作,富弼親手寫信表揚他們的工作,每天都有酒肉款待他們,一說每五天一次款待他們。不管一天一款待還是五天一款待吧,總之是很有人情味的。這個政策的管理理念之先進,真是讓人拍案驚奇。一,給流民提供了工作機會,就地把部分流民轉為政府工作人員,減少了流民的數量,同時減少了公務員的政府開支;二,流民自我管理,更容易管理;三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財務,救災的帳篷不會落入貪官奸商之手,流向市場;四,給流民的支出如同政府的支出一樣詳盡,多麼先進,充分體現了大宋王朝制度的優越性。這種管理,大善,大智。

皇上知道了富弼的仁政措施,大為高興,給富弼升職加薪。富弼說,這是臣子的本分,分內的職責,堅決不肯接受嘉獎。

等到麥子熟了,富弼就按照路途遠近給他們回家的口糧。餓死的人非常少,對這些人,給他們建了一個共用的墳墓,叫做“叢冢”。對於這些極少數餓死的人,富弼自己寫了祭文,派官吏拿去祭奠死者。

富弼的仁政,在這次水災中救活了五十萬餘人,還給皇家挑了萬餘人的軍人。從此各地救災,均以富弼的辦法為樣本。

知鄆州劉夔打開官府的糧倉振濟饑民,老百姓得以活下來很多,因飢餓偷盜的犯罪也減少以至消失了,天子下令褒獎。知越州趙抃在大街上貼榜,讓老百姓有米的,加價賣米。於是外地的米商紛紛來賣米,米價於是很快跌落,老百姓沒有餓死的。

英宗時,有災區的百姓偷了雞腿和雜糧,英宗想從寬處理,司馬光說,皇上這樣做是鼓勵他們去偷盜啊。英宗說,我終究是不忍心。詔令從寬處理。美國的紐約市的老婦人因飢餓偷麵包被告上輕罪法庭,紐約市市長罰了老婦人幾塊錢,並從自己開始,讓在場的每個人拿出半美元,為城市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來贖罪。紐約的拉瓜迪亞機場就是以這個市長的名字命名的。美國有這樣的市長,我們一千多年前就有這樣的皇帝了。

像這樣的仁政愛人的措施,數不勝數。

本文的重點要點需要再用濃墨來圈點一遍。第一,朝廷面對天災是反省——反省——反省——,不是慶功,慶功,慶功! “仁宗、英宗一遇災變,則避朝變服,損膳徹樂。恐懼修省,見於顏色;惻怛哀矜,形於詔旨。”

第二,救災是人臣的職責,有什麼可嘉獎的。絕不把老百姓的血淚換作自己的慶功紅酒。那是你們份內的工作,慶什麼慶。

第三,死難者不是一個縮小的數字,他們是國家的傷痛,高官親自寫祭文哀悼。祭文是寫給自己的國民,而不是發往國外的電報。

第四,千年之前的救災的第一線的工作人員的生活,不僅有飯菜,還有酒肉。那些喝涼水,啃饅頭的救災工作人員,你們羨慕妒恨嗎?

第五,對那些為生活所迫而犯罪的,要從寬不要“嚴打”。

參考資料:《宋史》、《宋會要輯稿》、《澠水燕談錄》。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