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以正除惡,不必卜筮

陸文


【正見網2016年12月30日】

一、以正除惡,不必卜筮

武王伐紂,以仁義除凶暴,信心十足。他的軍隊通過山道後,就將山壁挖崩;渡過河流後,就將舟船鑿沉;經過山谷後,就將橋樑拆毀;走過山區後,就將野菜燒光。表示這一戰有勝無回的決心!不給自己留後路。

軍隊到了一處名叫有戎的山谷,忽然一陣大風,吹斷了軍旗。散宜生勸道:“是不是凶兆?”

武王說:“不是!這是上天在激勵士兵,迎風殺敵,各自奮戰,務必獲勝的決心。”

將戰之前,以龜甲卜筮,火卻熄滅了,散宜生又勸道:“是不是凶兆?”

武王說:“不是!這是說:我軍以正除惡,不必卜筮,利於立刻擊惡殺敵的意思。”

後來,牧野一戰,果然打敗了紂王,開創了周代八百年的天下。

二、楚昭王不移禍於臣

楚昭王時,楚國的天空出現異象,有飛鳥形狀的烏雲,夾住太陽整整三天。楚昭王有點擔心,便派人去問精通天象的太史 州黎。

州黎說:“這是個凶兆,會有災禍降落到大王您的身上,唯一解厄的方法,是將災禍移轉到令尹司馬身上。”

令尹司馬一聽,立刻齋戒沐浴,打算禱求上天,來替代昭王受災。

昭王說:“不可以這樣,對楚國來說,我就像一個人的胸部,令尹司馬就像手臂一樣,把病痛從胸部移到手臂,還不是同樣在一個身體之內,這哪裡能算解厄的方法?因此,要降禍就讓它降在我身上吧,不可轉移到大臣身上。”

楚昭王的話,剛剛講完,烏雲便即消失,天空大放光明!

三、“找而不得”與“不找自得”

漢武帝時,汾陰一帶,有人挖掘出前代的大鼎,特意拿到甘泉宮,獻給漢武帝。

群臣都齊聲慶賀漢武帝,得到史籍裡記載的周鼎,講:“這是天命所歸的祥瑞徵兆。”

只有侍中(官職名)壽王說:“這不是周鼎。”

漢武帝被澆了這盆冷水,很生氣的說:“大家都說這就是周鼎,為什麼只有你一個人說不是?好好說出一個理由來,不然我就宰了你。”

壽王說:“我要沒理由,怎敢說這不是周鼎?我聽說,周代從祖先后稷,教民種植,有大功於天下,然後歷經公劉、古公亶父到周文王、周武王。乃至於周公的制禮作樂,這些歷代的名君,都是仁民愛物、德性崇高的人物,上天為了嘉謝他們的功績,特別賜下大鼎,所以稱周鼎。而現在的漢家天下,是高祖繼承了周的功業德澤,拯救天下萬民於戰亂水火之中,歷經文景,而到您現在,天下愈發承平富庶,所以上天賜予各種祥瑞。當年,秦始皇親身到彭城去尋找周鼎,而不能得,正是功績不足,所以不能得到上天的福佑。如今您不去尋找,而寶鼎自己出現,是上天要嘉謝漢代的功業。所以我說這不是周鼎,而是漢鼎。”

武帝聽了,樂不可支,群臣都高呼萬歲,於是賜給壽王黃金十斤。

秦始皇無德,找而不得。漢王有德,不找自然而得(均指鼎)。

四、人灌溉的水,與上蒼下的雨之比較

季康子問子游:“仁者愛人,對不對?”

子遊說是。

季康子又問:“那一般人,也敬愛仁者,對不對?”

子游又說是。

季康子說:“鄭國子產死時,全鄭國不分男女老幼,都穿上喪服,整整三個月期間,只聽到哭聲,而完全沒有音樂。然後孔子死時,我卻看不到魯國有什麼人這麼難過。這是為什麼?”

子遊說:“這麼說好了,我覺得子產像農人灌溉的水,而孔子卻像上蒼下的雨;農人灌溉的水雖然不多,但在一時救急的時候,好像缺少了水,農作就無法存活似的,因此覺得很寶貴,很重要。而雨水才真正是一年到頭滋潤萬物生長的,數量又大,只是大家不容易感覺到它的重要性。”

季康子深細思之,恍然大悟!

(均據西漢劉向《說苑》)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