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8年07月29日】
眾所周知,普陀山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名山,歷經唐、宋、元、明、清五朝多位帝王恩寵,以其深厚的佛教文化氛圍,告知世人神佛的存在。本文敘述的是清聖祖康熙大帝在普陀山大興佛法的故事。康熙與普陀山的關係非常特殊而深厚,是歷朝帝王中對普陀山佛教興盛貢獻最多最大者。
據《浙江通志》記載,眀末清初時期,東南沿海一帶戰爭頻繁,普陀山也未能倖免。順治八年,普濟寺前身「寶陀禪寺」被燒毀,只剩下大殿。康熙初年,荷蘭人洗劫了普陀山,全山除普濟寺大殿外,其餘寺院均被毀。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保證寺廟人員的安全,康熙下旨將普陀山剩餘僧眾遷徙到內地。
戰爭結束後,海疆徹底寧靜,重振普陀山的機緣已到。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第一次南巡,便給普陀山帶來福音。這年十月二十五日,眾僧歸山。二十六年康熙准臣之請,敕建定海縣,普陀山也因「僧復故業」。
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一日康熙大帝從會稽山祭祀大禹後返還,御舟經過一橋時,只見一老婦人,頭插一朵紅花,獨駕小舟來到御舟前,神態自若,毫無避讓之意。見此奇事,康熙便令定海總兵黃大來上龍舟詢問舟山情況。黃大來向皇上匯報了海防情況,同時詳細講述了普陀山百廢待興等事項。晚上,康熙細想白天所遇的老婦人和黃大來所奏普陀山廢狀,感到好生奇怪,省悟這奇異的老婦人定是觀音菩薩化身顯現。於是決定重建大圓通殿,並撥帑金。重建佛殿聖令一傳出,八方信眾紛紛解囊,共襄勝舉。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南巡到杭州,又賜給帑金五百兩修飾普陀山佛寺。同時,康熙還御賜普陀山觀世音菩薩像一尊,銀制吉慶阿哥一尊,寶印一顆,滲金佛像三尊,《金剛經》一部,《佛塔心經》、《金字心經》各一部,臨米芾書單條一幅,御書「普濟群靈」、「潮音洞」、「皓月禪心」匾額;至今「普濟群靈」一匾還懸掛在普濟寺主殿的正中樑上。同年,又御書「天花法雨」、「修持淨業」諸匾額,康熙還下詔拆了南京明故宮一座九龍宮殿,搬遷到法雨寺重建為佛殿,同時在法雨寺刻石立碑。
康熙四十二年又御書「大圓通殿」、「獅子窟」二額;四十三年御製南海普陀山普濟禪寺碑文,勒石寺中,並御書「宣布聲聞」四字;御製南海普陀法雨寺碑文,勒石寺中。四十四年三月,康熙第五次南巡,駐蘇州,四月,命織造府將御書兩寺碑文送至普陀,又賜普濟寺住持繹堂心明御書《心經》一函和《心經塔》一軸,定海總兵施世驃亦得御書。
康熙帝最後一次南巡,駐蘇州。又賜兩寺住持人參瓜果,並賜心明和尚「栴檀林」,定海知縣繆燧,亦蒙賜御書黃庭堅詩一首。次年,內造自在觀音和綠度母一尊,詔令內務府曹宜和杭州織造孫文成分送兩寺供奉,舟抵揚州,蘇州江寧兩織造府親迎相送。而後,兩寺住持熱河召對賜紫,副都御史勞之辨渡海祝禧,朝廷下旨全山免徵糧賦,普陀一時風起雲湧。康熙五十九年,還御書「海月常輝」等賜普陀山。
另外,康熙六十大壽時,被重新起用任工部尚書的王鴻緒以「特繡萬壽龍帳」作為壽禮。皇帝看了,表示:太漂亮了,如此巨幅龍帳,即使我的太和殿也容不下,我看還是懸掛在普陀山吧!當這頂特繡萬壽龍帳被送到普陀山息耒院,「由是梵宮即為帝宇。其制益恢,其名益大,其徒益眾」,萬壽殿就此產生,日漸興盛。
由上述康熙大帝種種敬佛善舉,可見清代及近代普陀山繁榮興旺的景象,是康熙大帝親自一手促成的。康熙對普陀山的關注,幾乎可以與他所關心的重大國務相提並論,幾十年如一日,一直持續到他的晚年,對普陀山之佛教可謂再造再生之無量恩德。其實康熙大帝一生不僅對普陀山佛教熱心,對當時中國各地佛教興盛都起了積極的作用,可謂中華帝王中敬佛興佛的代表人物。清朝也正是因為有了康熙大帝所積下的巨大功德,才可能出現康乾盛世的繁華。由康熙的敬佛興佛,由歷朝歷代帝王對普陀山的重視,也可見歷代中華王朝、中華帝王都是以崇拜神佛,敬天愛民為絕對之主流、正統,中華正統文化是一個敬仰佛道神的文化。反觀當今的中共以無神論起家,執政以來對民眾強制無神論洗腦,和中華文明徹底的背道而馳,對中國傳統文化起到的是完全的破環作用,必將把中國民眾導向災難的深淵。未來的歷史將會證明:沒有共產黨才有新中國。中共被歷史淘汰後,中國民眾必將恢復敬佛興佛的傳統。那時的人民也必將更深刻的認識到康熙大帝的偉大。